《生萬物》持續大爆,卻被這個大敗筆給毀了?

文 | 安青

編輯 | 9527喵咕君

月下篝火旁,兩位女性的對話本該是靈魂的碰撞,卻變成了給男主賦魅的告白,《生萬物》高開高走的劇情因一個角色的突兀出現而陡然轉衰。

《生萬物》的上線,讓年代劇再度成爲焦點。

本以爲這是一部女主遇到命運蹉跎,依舊不放棄,把日子越過越好的電視劇,結果沒想到,《生萬物》裡的女主繡繡,日子越過越差,劇中楊冪的膚色越來越黑,身形越來越瘦。

而觀衆則越看越憋屈。

回顧2025上線的國產劇,遺憾大於驚喜,而《生萬物》無疑是一匹黑馬,W盛典上,孫儷和辛芷蕾以及姚晨見到楊冪時,忍不住用她在《生萬物》中的角色名字打招呼。

這部由楊冪、歐豪領銜主演的年代劇自從開播就呈現出高開爆走模式,不僅第一集收視率直接破2,更是在圈內圈外,都獲得了影響力。

不僅如此,這部劇收視峰值高達4.0903%,成爲《六姊妹》之後今年又一部收視率破4%的劇集。

然而就在電視劇持續大爆,觀衆追劇熱情正高之時,作品卻引來了爭議。

收視與口碑齊飛,差一點成滿分爆款

《生萬物》憑藉其細膩的人物刻畫與真實的生活場景,展現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堅韌與奮鬥。

觀衆彷彿能夠感受到昔日的艱辛在每一個角色的臉上流露出來,他們的喜怒哀樂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印記。

劇集開頭一波三折的戲劇性衝突成功留住關注,緊接着人物魅力持續吸睛。

楊冪塑造的繡繡、邢菲塑造的蘇蘇、歐豪塑造的大腳,都進一步留住了觀衆。

特別是繡繡這個角色,被觀衆稱讚爲楊冪轉型路上的吸睛角色。

《生萬物》不同於只會賣慘的年代劇,不僅廣撒網立羣像,還轉向更深層次的女性覺醒與抉擇。

銀子的遭遇則是苦難的綜合體。

在父與富的雙重壓迫下,銀子做出認命的抉擇,是時代的縮影,也是擲地有聲的批判。

匯聚在銀子身上的黑暗,讓觀衆直面黑暗,成爲時代下女性命運的警醒。

而繡繡之所以是繡繡,並不是她命好,而是她對命運的不妥協。

正如露露說的那樣,“繡繡的好命,是自己一點點搏出來的”。

繡繡常說的日子過出花,是她精神上首先開出了不屈的花,才能以不妥協的對命運的掌控,撐起現實生活的開花。

作品批判味道出來了,每個人物都走進了觀衆心裡。

但露露這個角色,着實讓不少觀衆抓耳撓腮。

露露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撬牆腳,她對大腳情真意切,哪怕有繡繡在,她也擺出了招蜂引蝶的姿態,粘着大腳,毫無邊界感。

被觀衆記恨的露露,最終離開了天牛廟村,但不是被攆走的,而是自己決定走的。

這一抉擇直接源於繡繡掏心窩子的一席話。

兩個女人,在圓月下、篝火前,談論男人卻又不爲男人,在碰撞中結成了女性情誼。

只是這情誼,來得突兀,也讓人產生強烈的心理不適。

突兀的敗筆,一個角色禍害一鍋粥

露露的突兀登場打破了劇中和諧的看點。

她那極爲考究的服飾與精緻的妝容,與劇中其他角色形成鮮明對比。在一個佈滿灰塵與苦澀的生活環境中,她的出現讓人感到不適。

露露的驚豔和刺眼,顯得女主繡繡的命更苦了。

劇中,露露跟郭龜腰說,自己對大腳是一見鍾情,從第一眼見到他就發覺他和別的男人不一樣。

問題在於,如果封大腳真的釋放出了什麼信號,讓露露誤會,她跟着過來還能理解,可是大腳救人也只是心善而已,不說對露露,哪怕對路上的貓狗,大腳也是隨時可以釋放善意。

兩個女性的篝火對話,最終變成了給男主封大腳“賦魅”的工具。

她們得出的結論是,露露也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封大腳”。

這種處理方式讓人哭笑不得,愛一個人還能愛出共鳴,大有一副將封大腳當神供起來的架勢。

露露的出現不僅礙眼,前期已經立住人設的角色,也在與她相關的情節中變味。

封大腳前期爲了繡繡,不惜對封二放狠話,她爲了繡繡幾次和馬子面對面硬拼,在繡繡深陷流言蜚語時,說什麼也要把她名正言順地娶回家。

前期的封大腳,真把繡繡放在心尖上。

但是面對露露的糾纏,封大腳的善良質樸變成了“爛好人”。

寧蘇蘇怒斥露露時,封大腳卻讓她“別鬧,趕緊回家”,明明最不該說話的就是他,結果他卻在“和稀泥”,讓繡繡處在一種不安全的危機感中。

封二這個精打細算、本質不壞的角色,也被露露許諾的兩畝地迷到暈頭轉向。

大腳媽這個對繡繡無盡細緻的婆婆,也在露露出現後,開始爲兒子的魅力歡呼雀躍。

所有觀衆前期愛上的角色,都開始崩塌。

演員形象違和,拖累了整部劇的質感

當然,演員本身也有問題。

飾演露露的演員潘之琳,被指臉部僵硬,科技感十足。

笑起來蘋果肌腫得像充了氣,鼻子又寬又硬,稍微動個大表情,整個臉就僵得沒法看。

和劇中大腳媽那種自然黝黑的臉一比,露露這個角色不僅形象設定突兀,演員的科技臉也很違和。

就連在偶像劇裡成名的楊冪,在潘之琳扮演的僵硬露露對比下,都顯得自然多了。

從劇情中不難看出,露露這個角色的出現就是爲了製造家庭矛盾而生。

而原著中藉助她表達的,是地主階級的糜爛荒唐,對貧苦農民的剝削。

露露在原著中沒有名字,是被郭龜腰帶回村裡的女人,被村民叫作“窯姐兒”。

她在村裡做起不正當的生意,徹底揭開藏污納垢的一面,纔是這個角色的作用。

劇中不少角色已經被美化,變得更有情義,原著中這一段情節的尺度也不適合搬上熒幕。

但編劇對這部分內容的改編太生硬。“窯姐兒”改編成露露後,也算不上有鮮活個性的角色。

露露的出現徹底暴露了劇情對原著改編後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毀一部劇還真不是誇張的形容。

因爲一部好劇,在細節處理上真的是精益求精,每一處都很連貫,沒有一筆是多寫的,每一個鏡頭都有它的意義。

突然加進來一段沒頭沒腦的劇情,生硬搞出來一個不知意義在哪裡的角色,確實很影響觀感。

希望未來的影視作品能夠在真實與藝術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創造出更多能夠引發共鳴的角色與故事。

最後,你對露露這個角色有什麼看法?在評論區參與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