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科納米過會!突擊分紅後,年薪300萬的老闆仍是“億元負翁”

被譽爲半導體產業鏈中的“芯片全科醫院”的勝科納米(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科納米”),於11月22日通過了上交所上市審覈委員會審議,成功首發過會,有望成爲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專業半導體第三方實驗室。

不過,亮眼光環背後,卻是勝科納米實控人李曉旻的一場豪賭。李曉旻未到期負債合同金額高達9405萬元,應付利息超過754萬元。李曉旻大肆舉債的核心目的,是保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但近億元的債務如何償還?李曉旻已經頻頻使用財技,突擊分紅,高薪套現,並期待勝科納米上市減持後還債。這無疑是一場風險極高的豪賭。

上市前突擊分紅

2022年和2023年,勝科納米在上市前連續兩年突擊分紅,金額分別爲7500萬元和3800萬元,合計1.13億元佔去同期淨利潤1.64億元的近7成。

對於分紅,勝科納米解釋稱,“公司經營狀況良好,貨幣資金較爲充足,具備現金分紅的條件。”

但是分紅後,勝科納米在2023年5月披露的招股書中又計劃募集5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只是在遭到問詢後,勝科納米刪掉了補充流動資金的5000萬元項目。

據「快馬財媒」發現,勝科納米在IPO前兩次高強度的突擊分紅,和創始人李曉旻的個人債務息息相關。作爲勝科納米董事長,李曉旻直接持有勝科納米43.8%的股份,通過蘇州禾芯、蘇州勝盈等公司間接控制了勝科納米59.7%的股份,也就是說1.13億元的分紅中,有將近一半進入了李曉旻個人的腰包。

而在2021年2月、12月,李曉旻爲了保證絕對控制權,在C輪、C+輪兩度累計增持9500萬元的股份,這筆資金源於向投資人和金融機構的借款,借款總額達1.67億元。在用分紅償還部分借款後,李曉旻未償還的負債餘額仍有943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算這兩次增持,李曉旻持有的勝科納米股份仍有53%,而不惜借款加槓桿也要增持說是爲了維持控制權,但理由並不那麼牢靠。

「快馬財媒」發現,在第一版實控人還款計劃中,預計勝科納米於2025年成功上市後,將5912萬元的股票減持收入也納入到了資金預算中去。也就是說,借錢增持讓公司估值翻倍,拉高估值後還沒等公司上市就開始盤算減持計劃了。也許,這纔是李曉旻當初不惜加槓桿借錢也要增持的真實目的。

好在在問詢回覆中,勝科納米取掉了減持5912萬元股票的項目,李曉旻用出售自己價值1270萬元的新加坡房產來填補資金缺口,但也是杯水車薪。

另外,按計劃李曉旻將於2025年至2029年間合計收到9000萬元的分紅,按照IPO後45%的持股比例算,勝科納米將至少分配2億元的現金才行,折算下來每年要分配4000萬元,4000萬元這一指標占到2023年淨利潤的4成左右。

作爲對比,勝科納米在2024年上半年的賬上現金只有1.11億元,還負有銀行5.78億元的借款,本就處於流動性吃緊的狀態。加之蘇州總部基地建設這幾年,勝科納米從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自有現金流已經淨流出了5.51億元。換句話說,勝科納米根本就不具備大筆分紅的條件,但勝科納米還是這麼做了。

而且,從2020年至2023年間,李曉旻一個人的薪酬就佔到了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薪酬總額的51%、32%、30%和30%,遠高於其他高管。

業績埋雷

在高分紅之前的2021年至2023年間,勝科納米的業績保持着較快的增速,但在突擊分紅後,勝科納米的發展腳步明顯放緩了。

招股書披露的業績顯示,從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勝科納米分別實現營收1.68億元、2.87億元、3.94億元和1.8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2750.34萬元、6558.59萬元、9853.85萬元和2993.22萬元。

如此業績表現,監管機構也發函問詢,“發行人收入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與此同時,以“芯片全科醫院”自居的勝科納米在實驗室檢測過程中,極度依賴各類專業儀器設備。在招股書中,勝科納米提及電子、結構、材料、光譜、能譜和質譜分析技術背後,依靠的都是各類儀器。勝科納米不具備自供儀器設備的能力,只能從設備廠商那裡去購買。也就是說,勝科納米所做的生意,完全依賴儀器檢測的報告。

就勝科納米的情況來說,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上半年,其儀器採購的大部分份額都來自全球儀器巨頭賽默飛,佔比分別爲60.23%、67.70%和68.08%,報告期內購買賽默飛的儀器耗資1.27億元、1.225億元和1.05億元。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下,對單一供應商的高度依賴,蘊藏着巨大的風險。

與此同時,衝擊科創板的勝科納米,從2021年至2023年間的研發費用佔比卻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情況,佔比從13.45%降至10.8%的水平。

研發投入佔比縮水,對海外供應商依賴嚴重的勝科納米,還面臨着衆多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招股書披露,勝科納米最大的對手爲閎康,2023年實現營收11.13億元,遠超勝科納米3.94億元的水平。同時,蘇試宜特、華測蔚思博、廣電計量都在勝科納米背後緊咬,季豐電子、賽寶實驗室和EAG實驗室等也都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