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進行式】朱玲/小品鹿角蕨

四個月前,朋友送我一株小品鹿角蕨,它安座在木板上,兩片盾狀葉包覆着底座的水苔,四片如鹿角的翠綠蕨葉優雅伸展。一直以來,當我瞥見別人庭院裡的鹿角蕨時,總會情不自禁多看幾眼,因喜歡它的綠意與姿態,而今自己也迎進了這樣一位嬌客,心裡有難以言喻的喜悅。我將它掛在陽臺邊沿,並立誓要細心照顧它,以不負朋友的美意。

平日漫步公園,我喜歡觀察隨四季更迭變化的花草樹木,欣賞它們的姿態與顏色,感受大自然溫柔與靜默的療愈。雖嚮往擁有一座可以蒔花弄草的小庭園,但受限於高樓的居住環境,能在半封閉的陽臺上維持幾盆盆栽的生機,即讓我感到滿足。

當年裝潢新家時,我請師傅在陽臺釘上三個長方形花架,憧憬在悠閒的午後,用香草植物泡杯花草茶,同時讓開花植物的繽紛愉悅雙眼,於是檸檬香草、迷迭香、長春藤、麗格海棠、長壽花紛紛進駐這小小的空間。但或許因我對植物習性瞭解甚少,加上半封閉陽臺無法自然接收風吹雨淋,那些盆栽竟陸續生病凋萎,我只能無奈地清除枯枝敗葉。儘管不甘心地又養了幾盆新植栽,最後仍以失望收場,甚至懊惱自己怎成了「植物殺手」。

記憶中,孃家陽臺僅出現過兩種盆栽——螃蟹蘭與蘆薈。爸爸偏愛螃蟹蘭,因其容易照顧,每年歲末還能懸垂嫣紅的花朵迎接新春,且易於扦插繁殖,小小的投資卻換來大大的成就感。然而,有次回南部,陽臺上的螃蟹蘭竟全數清空,爸爸只淡淡一句:「不想養了。」我不禁猜想,莫非是看膩了?

後來,爸爸重新爲陽臺迎來一批新客——一盆盆如綠劍般堅韌挺立、鋸齒葉緣微露鋒芒的蘆薈,它們彷彿護衛家戶的拒馬,一字排開。相信風水的媽媽常私下跟我抱怨不喜歡蘆薈給人尖銳的印象,她甚至開玩笑地說,她和爸爸晚年頻繁的口角爭執,可能與過多的蘆薈有關。

我曾建議爸爸嘗試更多樣的盆栽,但爸爸說懶得研究栽種技巧,什麼好照顧就養什麼,以免傷腦筋。或許因從小家中不曾有過「綠手指」,讓我對自己的不善栽種找到了好藉口。而朋友送的鹿角蕨如乖順的孩子,僅需讓水苔保持溼潤即能自在生長。如今,小品鹿角蕨已長出三片新盾狀葉及蕨葉,我彷彿靜靜陪伴着它一點一滴長大。充滿生命力的鹿角蕨雖不言語,卻用一片片新葉迴應我的細心照顧。

我想,養植物不只是澆水與照護,更是對生活的一場練習。它教會我觀察、等待,並從細微的變化中獲得滿足。我重新許下成爲「綠手指」的願望,期待那份綠意的能量,透過我的指尖再次流動,讓鹿角蕨不僅是陽臺上的裝飾,更能滋養我的生活與心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