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進行式】施彥如/去巷口為自己喝一杯

週五從朋友的聚會離開,返家途中打電話給先生,彼時九點半,先生還沒有吃晚餐。我想到巷口二樓那家營業到午夜的酒吧,提議不如去那兒,他吃煎餃起司盤,我喝一杯Vodka Lime。

二樓的酒吧是搬到新住處後偶然發現的。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探索周邊生活機能是好玩的日常探險。先虛擬地在Google Maps上瞎逛,再實體地憑五感搜索與自己頻率相合的小店。走逛胡晃之際,發現住家轉角不遠處有兩間小酒吧,一家在小巷中腹,外觀貼滿劇場演出海報、電影酷卡隨意放在入口處;一家在大路旁老寓所二樓,得爬上斜斜的樓梯,有隻黑貓和好聽的音樂。兩間店都隱密不張揚,氣氛隨和不浮誇,像成年人的樹洞秘密基地。

兩間店的老闆恰均是素樸親切的阿姨,像隔壁班同學的媽媽,把晚餐煮完以後才拉開鐵門營業。店裡的酒水簡單,多是基本款,伏特加萊姆、螺絲起子、自由古巴、純飲威士忌或拉霸啤酒,阿姨不用雪克杯、量酒器,也不講究什麼shaking、stirring、building。她只是打開酒,給你幾顆冰塊,投入檸檬片通寧水,讓你可以直接drinking。

我和先生幾次造訪便愛上阿姨們營造的溫暖氣氛。一羣好朋友小酌可以,兩人坐下私密談心可以,一個人獨飲也正是這樣的酒吧存在的必要。看日劇《深夜食堂》時,非常羨慕劇裡的人物,無論這一天是好是壞,掀起暖簾,說着「歡迎光臨」的マスター彷彿等待着你回家,爲你烹煮心裡最渴望的食物。大城小巷中,總有幾處是你在失落難受時,希望躲進去待着的地方,有時是一杯熱拿鐵,有時是一碗簡素的豬油幹拌麪,有時你只需要有人不言多說遞給你一杯酒。

如今,我也有自己的深夜酒吧了。經歷疲軟的一日或一週,我推拉開門,店裡昏暗,點一小小盞燈,彷彿靜待我前來。我坐在高高的吧檯椅上,喝一杯阿姨特調,吃幾粒阿姨站在爐子前耐心爲我煎的韭菜冰花餃;看着阿姨在電視上永遠播放的動物星球頻道,或聽聽鄰座客人聊天內容。是夜將深未深,我沒有下一個地方要趕着前往了,只是在轉進巷子回家之前,在這裡把自己清理乾淨,只爲自己好好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