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見聞】情琳/寶貝塑料袋
寶貝塑料袋。圖╱王孟婷
社區位在城鄉交界,既有排列整齊的農田,到附近的百貨也僅需騎車五分鐘,站在田邊,腳踩的綠地有黃牛悠閒吃草,頭頂的天空則有高鐵呼嘯而過的衝突景象。社區裡的長輩即使年過半百,因長期勞作的習慣,身體大多硬朗。渾沌的黑夜尚未結束,朦朧的曙光中,田裡已有長輩彎腰採收瓜果或挑水施肥。結束田裡的工作後,長輩還會來到社區裡的關懷據點執行志工的任務。
半年前,因爲家人邀約,我也加入了社區的關懷據點,成爲志工隊的一員。據點的工作非常規律,每週三次的早晨,據點開放協助長輩測量血壓、血糖,也執行電腦文書操作。大部分來據點的民衆與志工彼此互相熟識,突然來了我這麼一個生面孔,大家非常新奇。不論是志工長輩或是民衆,年紀都比我大上幾輪,已經很難記住我的姓名,通常只喚我:「小姐!」
「小姐」的業務範圍非常廣泛,除了原本的健康測量外,有時需要幫忙處理蔬果,有時協助長輩找出消失在手機怪物裡的重要聯絡人,也可能是讚賞長輩的繪畫、毛筆作品,或傾聽長輩和子女間的小故事。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頭髮花白的阿姨,每次總會帶一個碩大的塑料袋來據點報到。阿姨敞開袋口,擺弄着塑料袋,向我介紹袋子有多麼耐用又具備大容量。袋子有時是粉色,有時是果綠色,每一個都是阿姨購物後特地篩選留下來給據點使用的。阿姨仔細地將每個袋子摺疊整齊,統一收納進另一個更大的袋子裡,還特意叮囑我們,需要時可自行取用。一開始,我太不明白這些袋子的價值,只覺得阿姨的環保意識特別好;然而,不久後的耐震補強工程,就凸顯了這些「寶貝塑料袋」的大用處!
據點臨時接到通知,爲配合補強工程,得清空所有活動中心內部的物品;事發突然,我們連一個收納紙箱也沒有。還好有阿姨蒐集的塑料袋,不管是清理垃圾還是儲存物品,最後統統用袋子一一打包、分類存放。寶貝塑料袋就像阿姨所說的,容量大很能裝,而且結實耐用!
後來的某一天,附近的麪包店老闆送給據點一大批土司和麪包。那天,阿姨的寶貝塑料袋沒有留在據點,而是裝滿了各種口味的麪包陪着她一起回家。那一日,阿姨的笑容真是燦爛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