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稱發現AI自主意識跡象,港科大副校長郭毅可表示人類不能停止進化
郭毅可開篇明義:“人工智能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革命。”他將當前AI發展比作”第二次文藝復興”,“人工智能已經給社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一個非常驚豔的變化驅動力,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是擔憂還是反對,未來已來,逃不過去,我們正在面臨一個人類文明新的時代。”
AI發展起來以後,會不會有自己的意願或需求?郭毅可表示肯定:“我們最近做一個從DeepSeek上延展出來的大模型實驗,當我們對這個模型進行調整時,我發現它知道我在微調它,會跟我對抗,想要躲過我的微調,我非常吃驚,不要說它沒有意願,它知道你在改變我,在給我洗腦,很有意思的一個實驗,所以千萬不要認爲我們的機器是沒有獨立意願的。”
針對“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憂慮,郭毅可展現出樂觀主義:“在AI時代一個最重要工作是人的進化,我對人類有信心,千萬不要忘了科學事實,我們人腦僅僅開發不到5%,還有95%的腦袋沒有開發出來,所以人是要進化。”
郭毅可還否定了傳統視角將AI侷限於效率提升或工具革新的觀點,他認爲效率是工業革命的一個主要的產物和目標,通過大社會生產提高邊際效應,但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恰恰是走向反向道路,會催生很多個性化需求,他以浙江一家企業爲例讓他非常震驚,用AI實現個性化製衣,這實質是追求人性滿足的最大化,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效率。
對於人類爲什麼要創造人工智能的問題,他歸因其中主要推動力:“是想了解我們到底怎麼思維的,這纔是原動力”。他把人工智能給人類文明帶來的進化等同於當年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把科學從宗教中解放出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把人的思維從一個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哲學性討論變成一個真正科學命題,開始模擬、理解人類是如何思考的。
郭毅可認爲未來可能的人工智能危機不是機器超越人類,而是人類停止進化:“我不擔心我們會被機器超過,但非常擔心如果我們人不做(發展),僅把人工智能看成洗衣機我們就完蛋,因爲我們製造的不再是洗衣機,我們製造一個有靈性的機器,這是我的觀點。”(甄曉暉)
郭毅可簡介
郭毅可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兼任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他是世界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曾領導香港、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多個大型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研究項目。他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並曾任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六大全球研究所中的數據科學研究所創始所長。他也是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FREng)、歐洲科學院院士(MAE)、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FHKEng)、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FIEEE)、英國計算機學會會士(FBCS),以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FCAAI)。
郭毅可教授榮獲2022年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獎傑出貢獻獎,該獎項被認爲是中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