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實驗室+中山大學交叉學科團隊博士後、科研助理招聘
更多招聘信息請關注BioArt人才賬號
BioArt人才
深圳灣實驗室+中山大學交叉學科團隊
團隊簡介
研究方向:腸道微生物調控重大慢病的機制與應用
工作地點:深圳(深圳灣實驗室)、深圳(中山大學醫學院)
招聘人數:5-8名博士後,3-4名科研助理
截止日期:長期有效,招滿即止
本團隊由深圳灣實驗室與中山大學醫學院的3位領軍科學家組成,聚焦腸道微生物組-代謝物-宿主互作在慢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通過多學科交叉技術(微生物遺傳學、天然產物化學、化學生物學)開發精準干預策略。核心成員包括:
1.李歆課題組研究方向(化學生物學):
a)開發新型化學蛋白質組學平臺,鑑定及表徵蛋白-蛋白/小分子互作網
b)小分子/肽類抑制劑的開發。
2.唐嘯宇課題組研究方向(人體微生物藥物學):
a)挖掘人體微生物活性代謝物,解析其合成通路與生理功能;
b)腸道菌基因編輯技術建立和活菌藥物的開發。
3.趙文婧課題組研究方向(宿主-微生物互作):
a)揭示共生微生物與炎症性疾病的致/治病機制;
b)開發靶向抗菌肽與活菌製劑干預技術。
李歆,深圳灣實驗室化學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工作長期聚焦化學生物學領域,以開發新型化學蛋白質組學工具和方法爲主要手段,輔以多學科技術交叉,致力於蛋白-蛋白及蛋白-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並探索靶向異常互作治療疾病的新策略。李歆博士建立了一套普適性化學蛋白質組學平臺,且利用該平臺鑑定及表徵了多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蛋白-蛋白/小分子互作網絡。通過靶向YEATS結構域與組蛋白酰化修飾的互作表面,發開了一類具有抗癌活性的first-in-class YEATS結構域抑制劑;並首次於活細胞內實現溴結構域抑制劑的活性評價。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於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等重要期刊,申請人申請國內外專利4項,已獲批世界專利2項。
唐嘯宇,深圳灣實驗室化學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長期聚焦微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挖掘、生源和功能展開研究,在微生物新穎合成代謝通路的挖掘和解析、新挖掘策略的開拓、挖掘基因工具的開發、以及新挖掘資源的拓展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原創性強的科研成果。唐嘯宇博士擁有近10年人體微生物天然產物領域研究的經驗,是國際上最早從事人體微生物天然產物挖掘的一批學者,先後從口腔、腸道和生殖道細菌中挖掘了具有多種生理藥理活性的活性代謝物,並闡明其關鍵生物合成機制。獨立建組以來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Science、Microbiome等專業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趙文婧,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長期圍繞微生物-宿主互作機制及干預技術展開系統性研究,取得了多項原創突破:1)首次揭示致病菌通過III型分泌系統等毒力因子誘導局部及全身炎症,加劇克羅恩病和腦血管病進展,爲靶向抑炎藥物提供新靶點;2)闡明母體有益共棲菌羣誘導的天然抗體經胎盤跨代傳遞,通過交叉免疫表位保護新生兒抵抗病原感染,證實菌羣多樣性對子代免疫塑造的關鍵作用;3)以活性爲導向的天然分子挖掘、智能設計與構建靶向抗菌肽、活菌製劑等干預手段,達到廣譜、精準干預有害微生物的目的。研究成果爲感染及炎症相關疾病防治提供基於微生物羣基礎的新策略。研究成果以第一及通訊作者身份發表於Science、Nature、PNAS、Gut Microbes等重要期刊。申報專利五項,授權一項。
崗位職責
博士後將根據研究方向加入以下技術板塊,需深度參與跨組協作:
方向
核心任務
指導教授
菌羣活性代謝物鑑定
挖掘菌羣活性分子→鑑定其靶點→驗證慢病調控功能
唐嘯宇、李歆
宿主-菌羣互作機制解析
解析互作靶點-靶點與代謝物互作機制解析→指導分子優化設計
李歆、趙文婧
慢病干預新策略開發
基於機制研發活性代謝物/工程菌→動物模型驗證→推動臨牀轉化
趙文婧、唐嘯宇
任職要求
1.專業背景(滿足任一方向):
a.醫學微生物學:熟悉腸道菌羣培養、模式動物實驗操作、致病機制研究;
b.天然產物化學:具有微生物代謝物分離、結構鑑定、生物合成經驗;
c.厭氧菌篩選和培養:熟悉厭氧細菌的篩選和發酵培養技術;
d.細菌的基因組編輯:熟悉細菌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合成生物學理念;
e.化學蛋白質組學:掌握常規化學生物學和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
f.交叉背景者優先(如:天然產物靶點鑑定+蛋白結構解析,臨牀樣品採樣的設計和執行)。
2.成果要求:
近3年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中科院二區以上)或在投的研究論文(提供preprint或投稿證明);
具備獨立課題設計能力與英文論文撰寫功底。
3.軟性素質:
強烈的跨學科合作意願,一般年齡≤35週歲(一般博士畢業≤3年),優秀者可破格。
薪酬待遇
基礎保障
1.薪資待遇:提供優於國內其他單位同等崗位的優厚待遇,具體薪酬根據應聘者的學術背景面議,在薪資基礎上額外享受深圳市政府補貼(18萬/年),並支持申請深圳灣實驗室“奮楫博士後”項目的(10萬/年),總收入不低於40萬/年。按照深圳市繳費比例上限繳納五險一金,享受帶薪年休假、節日慰問等福利;
2.科研環境:提供國際水準的研究條件,包括良好的工作環境、充足的研究經費、精良的實驗儀器和積極主動的工作氛圍;
3.人才補貼:實驗室全力協助博士後申請各類政府補貼,包括但不限於廣東省海外博士後人才支持項目(在站60萬,出站留粵40萬)。博士後出站留深從事科研工作,且與深圳市企事業單位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出站博士後人員,給予30萬元科研補貼)。出站後根據工作能力及個人意願可聘爲本課題組助理/副研究員或推薦到國內外高水平實驗室繼續深造;
4.生活關懷:按照深圳市及實驗室規定,協助辦理落戶、申請公租房和子女入園/學等事宜。
發展支持
項目申報:支持申請“博新計劃”(64萬/2年)、“廣東省海外博士後”(60萬/2年);
職業晉升:出站考覈優秀者可有留任深圳灣實驗室或中山大學機會;
交叉培養:每年≥1次國際會議交流,訪問團隊現有合作網絡。
申請方式
請將以下材料發送至郵箱(郵件主題:姓名+應聘方向+博士畢業院校):
1.中英文簡歷(含論文列表與影響因子);
2.研究陳述(500字:既往工作+入職後規劃);
3.2封推薦信(含博士導師推薦信)。
團隊理念:打破學科壁壘,以“微生物組-代謝產物-宿主對話”爲錨點,攻克慢病防治難題!平臺資源:深圳灣實驗室+中山大學與附屬醫院臨牀資源
投遞簡歷請選擇:深圳灣實驗室和中山大學交叉學科團隊博士後、科研助理招聘
簡歷投遞方式(可選任一):
1. 掃描二維碼投遞簡歷;
3. 點擊鏈接投遞簡歷:
課題組招聘廣告請發送至:bioarthr@bioart.com.cn
製版人: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