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年一個樣,荒灘變坦途。”新春伊始,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已是一派繁忙盛景:在媽灣智慧港,港區龍門吊正有序作業,往來船舶整裝待發;漫步街頭,現代化高樓鱗次櫛比,各類現代化公共設施一應俱全;走進產業園生產車間,產線工作人員正與智能機械臂緊密配合,加快推進新訂單生產……前海正向着更加輝煌的未來大步邁進。

2024年前海地區生產總值達3008.8億元,增長8.6%,相當於每平方公里產出達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1.0億元,增長10.1%。

執業放寬

覆蓋25類港澳專業人士

香港奧利會計師行有限公司創辦人、首席合夥人周紫傑已有10多年深港往來經驗。2024年12月,廣東誠安信會計師事務所落戶前海,他作爲港澳協議合夥人參與其中。“過去,缺乏執業資格是我們在內地開展業務的一隻‘攔路虎’。近年來,隨着前海開發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我們終於能入駐前海了。”周紫傑說。

近年來,像周紫傑一樣選擇來到前海發展的港澳專業人士還有很多。隨着前海加快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現已實現香港註冊建築師、港澳稅務師、港澳導遊等25類港澳專業人士可直接或經備案(登記)後在前海執業,累計有1010名港澳專業人士已在前海執業或完成執業備案(登記)。

制度創新不停步。2024年,前海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64項,其中新增“國際船舶登記入級管理集成創新”“構建立體化海外維權工作格局”“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15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合作區成立以來累計制度創新成果達到882項,在全國複製推廣累計103項。

在中山大學發佈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中,前海已連續三年位列第一。經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超九成任務已落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中“在港澳提供跨境政務服務事項”“擁有國際性組織數量”“境外專業人士備案執業人數”等多項指標提前或超額完成目標。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首席經貿專家屈宏斌表示,“前海亮眼的經濟數據背後有強勁的外貿和投資支持,但更重要的驅動力來自改革創新”。

前海已經形成具有深港特色、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據統計,2024年,前海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884.4億元,增長7.5%,其中,金融業實現增加值492億元,增長10.2%,佔生產總值比重16.4%,佔深圳市金融業比重由2023年的5.29%提升至2024年的10.44%;產業發展加快聚勢成鏈,其中,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累計226家,基金管理規模3603億元;融資租賃集聚區船舶租賃資產規模躋身全國前三。

“根據我們的測算,前海每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造價超百億元,已達全球先進產業園水平。在支撐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上,進一步向產業鏈上游和下游深度拓寬,未來將有更多更高端的資源自發集結到前海。”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副院長、前海分院院長曲建說。

開放提質

進出口增長42.4%

“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是前海的戰略目標與使命擔當。2024年,前海合作區進出口實現7066.5億元,增長42.4%;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進出口額5370.2億元,增長51%,進出口值創歷史新高;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實現3752.5億元,增長49.9%,進出口總值列全國第四、全省第一。

深圳海關綜合業務處業務改革科副科長陳斯偉介紹:“2024年,深圳海關通過落地‘支持符合條件空運快運貨物6小時內放行’措施、實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等創新舉措,推動深圳機場國際貨站進出港單位面積處理能力分別提升78%、53%;推動國家級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深圳)獲批設立,並與香港機電工程署協商推進共建合作,對新興產業、新監管模式涉及的商品開展創新性風險評估,有力推動了前海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1月17日,深圳越海全球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喜報:2024年全年,越海全球供應鏈實現進出口額2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96億元),居深圳市首位,貢獻了深圳市約16%的增量;企業全年營收達31.88億元。越海供應鏈公司資金部負責人張坤水介紹,目前,公司業務已覆蓋超27個國家和地區,佈局建設60餘個全球倉儲運營中心,代運營數字化超級工廠50餘個,智能倉儲管理面積超200萬平方米,日處理訂單峰值達4000萬單。“作爲前海首家入駐企業,從稅收優惠到資金扶持,一系列的政策紅利累計幫助公司降低運營成本達3500餘萬元。”張坤水說。

從前海出發,“買全球、賣全球”已成爲現實。據統計,2024年前海累計引進160多家優質跨境電商企業。前海跨境電商集聚區全年進出口額1210.3億元,總量增長104%;“深圳·前海出海e站通”已對接20家境外園區,覆蓋25個國家。2024年,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實現成交金額1047.1億元,其中大豆成交量1388萬噸,超2023年成交量2.5倍,成交額517.8億元;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覆蓋元器件產品型號超5萬個,實現交易規模905億元,增長64.6%。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所長時鯤分析認爲,經過10餘年的開發,前海已由建設期向建設、運營並舉階段升級。從2024年數據可以明顯看到,前海立足開放型經濟,開發開放成效顯著,進出口貿易提質增效,同時制度創新和營商環境優化的系列舉措,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進駐,驅動着區域經濟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今年,前海國際交流與合作再提速。2月11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與西班牙巴塞羅那自貿區聯盟舉行合作備忘錄線上簽約儀式,雙方將推動建立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巴塞羅那自貿區合作發展推進機制和保障體系。

深港融合

多項政務服務實現跨境辦理

深圳市小飛飛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林煥枝是一名香港青年,春節假期剛過就來到前海爲新業務忙碌。林煥枝說:“去年底公司正式落戶前海。我們自主研發了基於AI算法的智能路由與運價計算引擎,可爲電商和物流企業提供實時訂單管理、智能運價計算、路線優化、倉儲對接等功能。深圳跨境電商領域快速發展,企業出海需求不斷增長,讓我們看到未來廣闊的市場機遇。前海開放、高效且富有活力的營商環境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在此安心發展、快速成長。”

目前,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構建起涵蓋初創、加速及成熟階段的全週期創業支持體系,推出了“1元入駐孵化、5大高校、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等舉措,累計孵化1395個創業團隊,融資總額超56億元,其中香港團隊892家。

如今的前海,已成爲中國內地“港味兒”最濃的區域,成爲港人港企在內地發展的“首選地”和“第一站”。

2024年以來,前海逐步實現“港人港稅”“港資港法港仲裁”;前海的“港澳e站通”實現港島、九龍、新界全覆蓋,在香港提供內地政務服務事項368項;香港的“跨境通辦”“智方便”在前海提供超70項香港政務服務。截至2024年底,前海自由貿易賬戶跨境收支預計超8500億元,其中與香港跨境收支佔78%;前海法院適用域外法和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審理案件236件,其中適用香港法律審理案件149件。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稅務局納稅服務科科長藺彬介紹,“2024年,前海稅務局率先試行非居民企業跨境納稅全流程線上辦理,在香港港島區‘深港澳辦稅易’導辦點啓用微稅廳,將稅務服務區域通辦範圍拓展至5類57項自助辦稅業務,實現港人港企‘家門口’辦稅繳費”。今年,前海稅務局將加強與前海管理局、香港澳門稅務學會聯動協作,進一步提升跨境辦稅服務舉措實際應用率。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樑珂表示,今年是前海合作區成立15週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設立10週年。站在新的起點,前海將繼續堅持幹字當頭、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緊抓快乾,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 (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