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給990棟“老房子”買了“養老保險”
南方財經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道
近日,深圳首單批量化房屋安全保險產品落地,被保險者爲羅湖黃貝、東湖兩個街道的990棟“高齡”房屋,保險內容涵蓋房屋整體倒塌的財產損失、人員傷亡補償以及高空墜物造成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等,其中黃貝街道本次投保標的涉及轄區範圍內757棟“高齡”房屋,房齡大部分在30年以上。
南方財經瞭解到,該保險服務由深圳羅湖區金融服務署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深圳市分公司共同打造,保險公司及合作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將利用市場化手段爲日常巡查與重點房屋定期檢測提供專業保障。
事實上,此次給老房子上“養老保險”正是此前羅湖提出的“費改保”模式的落地。
2024年10月,羅湖發佈支持保險行業發展的“保險18條”,圍繞“費改保”提出18條具體措施,核心思路是將指政府傳統的財政費用支出補貼轉變爲直接投保或提供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爲社會治理等各領域提供風險保障,從而將傳統的事後補償被動狀態轉變爲常態化隱患監測、預警和整改的主動預防。
羅湖區金融服務署副署長陳佳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羅湖推出“費改保”模式,一是出於社會所需,基層治理和保險機構在創新方面遇到堵點、痛點;二是基於羅湖所能,羅湖有較強的財險創新基因,全市前十強財險公司中有七家在羅湖。
以往的老舊房屋安全巡查主要由所屬街道負責,引入“費改保”模式後,則構成保險公司與社區組合形成的“專業力量+社區協同”雙軌模式。
據瞭解,作爲承保方的保險公司將承擔三項核心職能:一是組建專業巡查隊伍,引入房屋安全隱患智能監測工具,定期對被保險房屋開展全覆蓋安全檢查;二是建立專項保險資金池,對意外事故導致的房屋結構性損毀、第三方財產損失及人身傷亡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三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房屋管家,對房屋實施線上化分級分類管理,定期出具風險評估報告,爲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作爲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羅湖老舊小區和房屋數量多,也最早在老舊房屋安全保障方面作出探索。據悉,在“費改保”領域,羅湖已梳理出28類應用場景40餘個項目,項目儲備居全市前列,涵蓋城市公共風險治理、民生服務保障提質、資金使用降本增效等領域,目前已落地9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