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監管局召開首場發佈會 與“1號文”有關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2月11日,深圳金融監管局組織召開2025年“凝聚改革共識 提振發展信心”首場新聞發佈會,會議不僅介紹了2024年深圳銀行業保險業運行情況,也通報了深圳“綠色金融”大文章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計劃。此前,該局發佈的“2025年1號文”便是有關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行動方案。

據深圳金融監管局披露,截至2024年末,深圳銀行業綠色信貸餘額首次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230.91億元,較2024年初增長21.07%,增速高於各項貸款17.99個百分點。

自全國首部綠色金融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頒佈後,深圳正逐步成爲綠色金融創新實踐高地。

近年來,深圳金融監管局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制度保障,引導深圳銀行保險機構完善內部管理,推動地方標準的研究制定。同時,該局推動綠色金融專營體系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

2024年環境信息披露金融機構達184家

深圳在綠色金融領域能夠走在前列,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深圳建立了完善的綠色金融制度框架,構建了包含條例、部門規範性文件、地方標準、工作指引等在內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政策支撐體系。

據介紹,近年來,深圳金融監管局會同市委金融辦、市生態環境局和自然資源局制定全國首部藍色金融指導意見,支持深圳建設海洋中心城市;配合深圳人行等部門出臺《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協助廣東省住建廳等部門印發《關於加快推動綠色建築產業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的通知》,加大對綠色低碳轉型產業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尤其是在環境信息披露領域,深圳已建立起堅實的制度支持。據深圳金融監管局透露,根據《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要求,深圳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環境信息披露,2024年深圳市披露機構主體達184家,規模和機構類型均居全國之首。

深圳金融監管局也積極推動地方標準的研究制定。據悉,該局配合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部門出臺《深圳市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市綠色投資評估指引》《深圳市綠色融資主體庫管理辦法》等文件,規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指導市綠色金融協會研究制定銀行保險機構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建設的團體標準。

同時,該局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全國首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風險防控服務地方標準《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風險防控服務技術規範》。目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作爲深圳市綜合改革試點經驗已獲國家發改委推廣。

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財險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累計簽單保費3424.16萬元,爲高環境風險行業提供33.86億元風險保障。

23家綠色金融機構獲得綠色專營機構資質認定

同時,監管鼓勵深圳金融機構從創新產品服務和構建專營機構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

近年來深圳金融機構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落地了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首單“三綠”(綠色發行主體+綠色資金用途+綠色基礎資產)資產支持票據產品、首單紅樹林碳匯指數保險,首筆紅樹林保護碳匯質押融資業務等。

爲加強專營體系建設,深圳金融監管局聯合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深圳人行印發《關於加強深圳市銀行業綠色金融專營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試行)》。目前深圳共有23家綠色金融機構獲得綠色專營機構資質認定。

下一步,該局將與市委金融辦等相關部門持續完善相關制度,擴大綠色金融機構認定範圍,探索推進保險業綠色金融專營體系建設。

今年年初,深圳金融監管局聯合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了2025年1號文,就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提出6方面32條舉措,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能力和水平。

上述行動方案圍繞完善組織管理體系、支持重點領域綠色發展、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工作保障等五大領域作出具體指引。

目標是未來5年,多層次、廣覆蓋、多樣化、可持續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綠色金融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產品服務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監管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綠色融資和綠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銀行保險機構ESG表現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力度加大。

深圳將圍繞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