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仲裁院國際化水平邁向新高度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2月12日,深圳國際仲裁院(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下稱“深國仲”)理事與中國企業對話會在前海國際仲裁大廈(SCIA Tower)召開。對話會上,深國仲理事會來自港澳和海外的理事與50多名中國知名企業代表圍繞“國際經濟新形勢與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的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嘉賓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國際公信力和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深國仲將爲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助力。

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和開展經貿合作,國際商事仲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根據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深國仲同時稱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在“一國兩制三法域”的框架下,加大與香港和澳門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並分別以香港和澳門爲平臺,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服務企業在普通法國家和葡語系國家投資與貿易。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瞭解,共建“深圳+香港”國際仲裁亞洲首選地也在進行中。深國仲加快在香港設立的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SCIAHK),通過深港“雙法域”優勢互補,以“雙規則”“雙名冊”進一步突出“雙城兩院”跨境協同的獨特優勢,爲中外當事人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特別是中國企業涉及普通法國家的糾紛,提供“對衝”選擇。2024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深圳中級人民法院首次裁定對SCIAHK管理的仲裁案件採取保全措施,標誌着“深圳+香港”之間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實踐又往前邁進一步。

此外,深圳國際仲裁院在會上還發布了2024年數據概覽。2024年,深圳國際仲裁院新受理商事仲裁案件14518宗,創歷史新高;總爭議金額從2023年1383.10億元增至1422.67億元,連續三年超千億元,在已公佈的仲裁機構中繼續位列世界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