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有事腳先求救 7大警訊注意 別以爲排尿正常就沒事
腎臟會透過雙腳求救,向你求救。(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排尿沒出現異常,腎就沒事?醫師廖述寬表示,當腎臟出狀況時,會偷偷在腳上發出警訊,包括腫脹或水腫、麻木或刺痛、膚色變化、發癢等7大症狀,若出現異常,就要就醫。
腎臟科醫師廖述寬在YouTube頻道上指出,臺灣有超過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但因爲腎病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導致許多人腎臟出狀況都不自知,以爲尿量正常就沒有問題,有位奶奶平時腳有些水腫,認爲自己每天尿量正常,腎臟應該沒事,直到某天腳擦破一個小傷口,連續兩個月都沒有好轉,才發現腎功能已損傷,快到洗腎程度。
廖述寬表示,當腎臟出問題時,雙腳其實會偷偷發出7大警訊:
▌腳部腫脹或水腫
手指輕壓幾秒鐘,腳就留下明顯的凹陷,這就是「凹陷性水腫」,代表腎臟無法平衡體內的水分和鹽分,滯留在體內,導致腳和腳踝水腫、腫脹。即使早上不明顯,但若長時間站立或活動後,腳出現明顯水腫也要當心。
▌腳麻木或刺痛
體內毒素累積會損害神經,導致雙腳麻、刺痛,甚至是有灼熱感,有時還會感覺全失。
▌腳痛或不適
腳痛的病因很多,但腎臟病也是其一,腎臟會影響骨骼的健康,當它無法正常代謝鈣和磷離子,就會引發腎性的骨病變,讓骨頭深層痛,有時候會合並痛風。腎臟功能差時,尿酸會堆積形成晶體,最常引發大腳趾疼痛。
▌腳部膚色變
腎臟病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進而影響血液迴圈,當出現動脈阻塞,就會讓腳變得蒼白或變色,嚴重時腳趾還會變藍、變黑;靜脈堵塞則可能造成腳部出現紅褐色的色素沉澱。
▌腳部皮膚乾燥發癢
當腎臟功能不好時,磷和某些毒素會堆積,引發全身發癢,特別是腳踝會特別明顯。
▌腳部潰瘍和傷口癒合不良
這是腎臟衰竭的重大警訊,血液迴圈差和神經感覺喪失會讓傷口難以癒合。
▌不寧腿症候羣
躺在牀上時,腳或腿有燒灼、麻刺或蟲在爬的感覺,只能不停動來動去纔會感覺比較舒服。研究發現這樣的症狀和慢性腎臟病關係很大,可能跟腎臟病造成的缺鐵性貧血、促紅血球生成素不足,還有周邊神經病變有關,這些都會影響到神經和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導致症狀的產生。
廖述寬指出,當發現皮膚出現水泡或任何破損遲遲未愈、腳紅腫發熱或變色、形狀突然改變或不明疼痛,就要儘快就醫。雙腳就像一臺敏銳的偵測器,一些細微的變化,其實都是在發出腎臟的緊急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