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長好多水泡「只有1顆怪」 醫機警轉診意外發現第1期腎癌
▲腎臟囊腫一般屬良性,但仍應定期追蹤,才能及早發現癌變等異常。(圖/CFP)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許多人腎臟長有水泡,也就是「腎臟囊腫」,基本屬良性,不必太擔心,不過基隆長庚醫院健診中心主任錢政弘在臉書分享,一名56歲男性經檢查發現長有10顆腎臟囊腫,他眼尖注意到有1顆不太一樣,「看起來就一個字,怪」,於是轉介泌尿科,結果證實竟是早期腎癌,直呼發展「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
錢政弘在臉書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提到, 腎臟囊腫一般很常見,而他爲這名男子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腎臟約有10顆水泡,大多屬典型黑色囊泡,但影像中卻有1顆灰濁、顏色不均的異常病竈,他覺得不太對勁,故決定轉介泌尿科。
而泌尿科醫師接手後,先做超音波,認爲該顆病竈與一般單純性囊泡不同,當場直接安排電腦斷層(CT),而CT出現腫瘤可疑徵象,隨即以「腎臟腫瘤」高度懷疑處理,後續進行手術,結果病理報告證實爲第1期腎細胞癌,屬相對早期。
錢政弘表示,原以爲只是常見且多半僅需追蹤的腎臟囊腫,沒想到在衆多水泡中藏着「長得不太一樣」的病竈,最後轉診才揪出惡性腫瘤,出乎他意料,他也藉此個案提醒其他醫師,「遇到不會的東西真的不要逞強,還是要找專家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