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不能拖 中西醫整合醫療 逆轉病患腎功能
榮醫院中醫部部長林親怡中醫師解釋,鍼灸患者腎俞、百會及足三裡等穴位,減緩慢性腎臟病患者腎臟惡化的時間。圖/員榮醫院提供
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中醫部與腎臟科合作,採用中西醫整合醫療,一名王姓患者原本腎功能已惡化到瀕臨要洗腎階段,員榮中醫部長林親怡說,透過中藥調理、鍼灸輔助及西醫監測,成功改善患者腎功能,她也提醒注意三高問題、運動、調整飲食也都能改善腎功能。
根據臺灣腎臟醫學會指出,平均每8人就有1人患有腎臟慢性疾病,目前全臺有近10萬人接受洗腎治療,且以每年1萬人速度增加。
林親怡表示,慢性腎臟病若未及時介入治療,腎功能會逐漸下降,嚴重時可能發展至腎衰竭而需透析或腎臟移植。臨牀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每年平均退化約6%,非糖尿病患者則約4%。
林親怡也分享數名經中醫治療後,避免洗腎案例,王姓患者因免疫系統問題導致慢性腎病,就醫時腎功能已位於第三期,並接近腎功能嚴重受損的第四期,經醫療團隊安排中藥調理與鍼灸治療,搭配腎臟科王奕中醫師定期檢測與雲端藥例調整,其腎絲球過濾率由eGFR40逐步提升至57,並穩定維持。
另一名來自鹿港的施姓患者長期受糖尿病及高血壓困擾,且使用精神科藥物,血糖及其他代謝指數頑固且難以控制,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後,不僅腎功能穩定於第三期,有時甚至可提升至第二期,血糖與血壓用藥皆得以降階,精神壓力與睡眠品質也有所改善。
林親怡說,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在於能針對患者體質及疾病特性量身訂製治療計劃,中藥與鍼灸可協助全身調節,除延緩腎功能惡化外,更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三高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及早接受治療與生活管理,仍可維持穩定甚至有些案例可逆轉。
林親怡說,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加工零食會增加腎臟負擔,建議以白開水與天然食材爲主,高壓與熬夜,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會造成腎臟血流異常,建議在 11 點前入睡並保持規律作息;久坐不運動,缺乏活動會影響血液循環,增加腎臟病與代謝症候羣風險;長期使用不明保健品也可能造成腎臟負擔,濫用止痛藥、不當使用藥物也會直接損害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