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不到貸款都限貸令的鍋?專家批「3房型本就難辦」:高風險誰要

房市示意圖。圖/記者遊智文攝影

最近陸續看到一些案例,許多人會把買房貸款下不來或房貸成數不高的原因,歸咎於央行的限貸政策。但如果曾經在銀行工作過的人,一看就知道很多案例的狀況,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跟央行政策一點毛關係都沒有。

以下依據我過去曾實際協助銀行房貸估價的經驗,跟大家分享,有三種房子,就算央行沒有限貸政策,本身就比較難貸款,甚至銀行會直接拒絕承作。

第一種:坪數較小的「小套房」

你知道嗎?許多銀行對於小坪數的套房,在貸款審覈上會特別嚴格,給予較低的貸款成數。這不是因爲央行去年的限貸規定,而是基於銀行自身風險考量。

什麼是小套房?不同銀行定義不同,較常見的定義是,主建物加附屬建物坪數合計低於12坪的房子。

銀行爲什麼不愛?銀行在考慮貸款時,會評估這間房子未來如果借款人繳不出錢,自己拿回來拍賣好不好賣,有沒有辦法收回貸款本金。

小套房的買家很多是投資客。投資客容易受到房市景氣的影響,當房市反轉,投資產品又不是自住,就會發生爲求變現、多殺多的情況。

由於小套房偏向投資屬性,貸款繳款穩定性通常不如自住客。增加了銀行的風險。銀行擔心如果走到法拍程序,會造成損失,因此貸款條件相對不佳。

但房子的區位,還是有影響,如果是位於市中心蛋黃區或是捷運站周邊,即使是小套房,還是有機會拿到較高的房貸成數。

第二種:座落於銀行分級較差區域的房子

金融機構通常會對全臺灣各縣市的區域進行風險分級,可能分爲都會、非都會二級、A、B、C三級或是A、B、C、D、E五級。這個分級是內部風險評估,跟央行去年限貸沒關係。

區域分級是什麼? 銀行會考量該區域的發展潛力、人口密度、重大建設、產業狀況、交通便利性等因素進行分類。

通常都市精華區、交通樞紐、學區附近會被列爲A、B、C級,而都市計劃區以外、發展較差、人口外移的外圍區域,就可能被歸爲D、E級。

爲什麼影響貸款?銀行認爲,位於D、E級的區域,房價增值空間有限,甚至可能有跌價風險。如果未來房價下跌,屋主斷頭,銀行法拍後可能拿不回本金,風險自然較高。

在這些區域購屋,由於銀行內部評估區域風險較高,就算能貸到款,貸款成數可能受限,貸款利率也可能比較高。

第三種:已公告之輻射屋、海砂屋

這兩種房子通常是銀行直接拒絕承作的類型,無論任何情況,你都很難在臺灣的銀行貸到款。

輻射屋指的是建築材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導致房屋本身有輻射污染。列管名單可透過行政院核能安全委員會的網站查詢。

海砂屋則指的是建築材料中使用了含有氯離子的海砂,導致鋼筋腐蝕、混凝土剝落,嚴重影響房屋結構安全。

受列管的房屋清冊,部分地方政府如臺北市及新北市,都有公告在網路上。

這兩種房子都嚴重影響居住安全,在市場上幾乎沒有接手性。

銀行不可能貸給你一個住起來不安全,未來又無法轉手、沒有價值的房子,這是基於內部風險控管的最高原則。

所以,央行的限貸政策固然會影響非首購族的貸款成數和條件,但對於上述這三種房子,是銀行原本就基於自身的風險考量和政策而訂定,將導致降低核貸成數或甚至拒絕貸款,而其背後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央行去年限貸規定而來。

因此,在購屋前,務必對房屋的屋況、區域分級和瑕疵狀況有充分的瞭解,纔不會白跑一趟。

◎本文內容已獲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