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長文:光速達每秒30萬公里,靠什麼動力達到這麼快的速度?

先說答案:光子並不需要任何動力,因爲它一出生就以光速飛行,並且沒有任何加速過程。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光子沒有靜質量,或者說光子的靜質量必須是零。毫不誇張地講,如今的物理學大廈就是建立在“光子靜質量爲零”的基礎上,如果光子的靜質量不爲零,意味着現代物理學大廈將轟然倒塌,所有的物理學理論幾乎都會被推翻,比如說麥克斯韋方程組,庫侖定律等等。

雖然光子沒有靜質量,但光子有動質量。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方程E=MC平方,還有光子能量計算公式E=hv,可以計算出光子的靜質量。這裡的h爲普朗克常數,v代表電磁波的頻率,c爲光速。

計算出來的光子的動質量很小,大約只有10的-50次方千克量級。隨着現代測量儀器精度的不斷提升,來自我國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率領自己的團隊,測量出光子質量的上限,大約爲10的-48次方千克。

有人可能會問,光子的靜質量爲什麼是零?你可以理解爲這就是一個假設,或者說是公理,是符合觀測和實驗結果的,而且至今都沒有被證僞。

下面具體講述一下光子的“一生”。

按照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光屬於電磁波,同時光子是電磁波的傳播媒介,也就是說電磁波依靠光子來傳遞能量。

而電磁波的範圍是很廣的,平時我們所講的光通常是指可見光,而可見光只是電磁波譜中非常狹窄的一小部分,波長大約在380到760納米之間。

而電磁波譜包含很多波段的電磁波,除了可見光之外,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這些波段的波長最長可以達到上千米,最短只有幾皮米。

而我們通常所見的可見光波長介於紅外線與紫外線之間。

那麼,光子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通過正反物質的湮滅。比如說電子與正電子相遇會發生湮滅,然後轉換爲純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輻射。

第二,電子躍遷。當電子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時,就會釋放出光子。低能級,就是所謂的基態,而高能級就是激發態。而基態是最穩定的狀態,因此,電子在吸收外部能量躍遷到高能級之後,通常會自發地發生躍遷,釋放出光子然後躍遷到低能級,也就是基態。

第一種方式在我們現實中並不常見,通常只會出現在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大型粒子對撞機制造出少量反物質。現實中我們接收到的光,基本上都是通過電子躍遷釋放出來的。

實際上,我們的宇宙裡充滿了光,當然不是狹義上的可見光,而是包含所有波段的電磁波。這些光會死亡嗎?

並不會,它們一直存在。當光子被物體吸收之後,就消失了。但消失的光子並沒有真正死去,當環境發生變化之後,光子還會釋放出來。

剛纔也講了,電子總是有躍遷到基態的趨勢,在躍遷的過程中就會釋放出光子。光子不僅會讓電子發生躍遷,還會與其他物質進行能量交換,變成各種形式的能量,比如說動能,在這個過程中讓物體升溫。

實際上,光子本身也就是一種能量,與其他能量的交換也太正常不過了。

光子就是如此特殊,由於它沒有靜質量,所以一出生就以光速飛行,而且必須以光速飛行。其他任何具有靜質量的物體,不管質量多小,都不可能以光速飛行。

具有靜質量的物體,速度越大,繼續加速的話就需要越大的能量。而所有的能量實際上都會轉換爲物體的質量,意味着物體的質量會越來越大,如果想繼續加速的話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當物體的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動質量趨於無限大,想要再加速就需要無窮多的能量,整個宇宙的能量都不夠用,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物體的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就是著名的質增公式,也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非常重要的公式之一。公式中的m爲動質量,小寫m0爲靜質量。

由於光子沒有靜質量,所以它不需要任何能量就能以光速飛行,而且瞬間達到光速。剛纔講了,光本身就是能量,不同頻率的光,能量大小也是不同的。頻率越高,能量就越大,波長越短。

光速每秒30萬公里,指的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在不同的介質中,光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在水裡,光的速度只有真空中速度的四分之三左右。

我們經常見到的物質形態有三種:氣態,液態和固態,第四種形態等離子態並不太常見,太陽核心就是等離子態。實際上物質還有第五種形態,那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它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種相當奇特的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物質會呈現超流體和超導性質。更不可思議的是,連光子似乎也被凍結了。

比如說,在1999年,丹麥物理學家曾經做過實驗,在極低的溫度下,非常接近絕對零度,利用超流體將一束光的速度成功降至每秒17米,遠遠低於真空中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

理論上分析,如果溫度達到絕對零度,那麼光子就會達到絕對靜止的狀態。更嚴謹來講,絕對零度下,光會消失。實際上不僅僅是光,萬物都會消失。而現有大自然法則下,是不可能達到絕對零度的,那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就像光速那樣,只能無限接近,但無論如何都達不到。

實際上,對於“光速”的理解,很多人有一種慣性思維,認爲光速就是指“光的速度”,上面對光速的分析其實也是在分析光的速度。

實際上光速嚴格來講並不是指“光的速度”,而是信息傳播的速度,或者說因果律的速度,只是光子的速度也正好是光速,所以人們一開始就用默認光速就是光子的速度,而作爲普通吃瓜羣衆來講,也自然會默認光速就是指光的速度。

其實能以光速飛行的絕不只有光子,還有膠子,引力波等,任何靜質量爲零的物體速度都是光速,同時信息的傳遞速度也是光速。

而所謂的光速限制,嚴格來講是因果律的速度限制,往深了講就是四維時空下的速度限制。說白了,光速以及光速限制是四維時空的固有屬性,我們可以認爲光子的傳遞是需要介質的,只是這個介質並不是普通物質,而是四維時空本身。

實際上這也是爲什麼“光速不變”的原因所在,因爲光子的參照物是四維時空本身,與其他任何物質都沒有關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