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排他或融合 臺灣主體性的抉擇
旺報社評
第一波大罷免投票結束,閩南狼(陳柏源)和八炯(溫子渝)兩位反中民粹要角就鬧翻,閩南狼指控八炯3月間在社羣平臺私訊他,正研究納粹如何操控羣衆情緒,表示要學習納粹,找一個羣體當作「猶太人」,好進行煽動。
仇恨陸配 大罷免起點
閩南狼的爆料立刻炸裂,引起高度爭議,八炯解釋這只是私下玩笑話。但回溯3月以來大罷免事態的發展,可以看出此一脈絡的操作,「八炯們」果然找出可當作鼓動羣衆仇恨情緒的特定族羣:陸配及擴散出去的所謂親中勢力,並以此建構大罷免的核心訴求:抗中保臺。
根據閩南狼提供的資料,八炯是在3月10日發私訊給他,次日即檢舉陸配「亞亞」鼓吹武統,內政部移民署隨後認定其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規定,廢止她的臺灣居留權;之後「小微」和「恩綺」兩陸配以同樣理由遭移民署廢止依親長期居留許可,要求限期離境。
接着13日賴清德總統發表「賴17條」,將大陸定位爲「境外敵對勢力」,並稱「 原籍中國人士申請來臺定居,應確實依照臺灣法律放棄中國戶籍與護照,不能兼具雙重身分。」移民署4月8日發文一萬多未繳交喪失原籍證明文件的陸配,要求3個月內補繳「經海基會驗證之喪失原籍公證書」等文件,否則將面臨撤銷定居許可與註銷戶籍的處分。
陸配、相關社團及法界人士一再提醒政府,許多陸配定居臺灣多年,與家鄉失聯,有的體弱多病行動不便,他們不是不願取得移民署要求的證明文件,而是客觀條件不允許,何況陸配子女成長於臺灣,都是「臺灣之子」,於情於理於法,政府都不該刁難他們,但移民署堅持原議。近日內政部清查有花蓮、臺北、新北和桃園市等5位陸配村裡長未放棄大陸籍,其中嫁來臺灣28年的花蓮村長鄧萬華已被依《國籍法》解職。
民進黨已掌握五權中的行政、司法、考試與監察權,一黨獨大政治拼圖僅剩立法權,掌握立法權纔是綠營發動大罷免的真正理由。大罷免需要一個有力的論點,民進黨選擇「反中」,從在野黨阻擋國防預算開始向社會宣傳。綠營側翼論述的邏輯是:親中立委刪減預算是爲配合對岸削弱臺灣實力;大罷免總司令黑熊學院贊助人曹興誠乾脆直接剝除其他理由,獨沽一味,就是反中、抗中、仇中,八炯挑出陸配作爲靶子,以此爲攻擊的核心,把反中意識輻射全臺。
中國認同 館長有理據
外界無從得知,八炯效法納粹挑特定族羣爲仇恨對象,接着檢舉陸配,及其後賴政府對陸配居留權採取超越憲法的嚴格規定,造成全臺超過一萬多個陸配家庭陷入恐慌,進一步撕裂臺灣社會,兩者之間究竟誰主誰從,是否存在互相連動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抗中保臺的大罷免訴求以陸配爲起點,藉着對所謂親中立委全面撻伐,由此建構大罷免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民進黨所編織的,不是扶助弱勢解決社會問題的安全網,而是清除一切異己雜質的天羅地網,仇恨意識在臺灣滋生瀰漫,網裡網外都不平安。「館長」陳之漢訪問大陸後,對大陸讚不絕口,高喊我是中國人,綠營名嘴厲聲質問:「你的臺灣主體性是什麼?」言下之意,中國人與臺灣主體性是互斥的兩個概念。
然而,我們有「一中憲法」、過農曆新年、端午、中秋三節、聽說讀寫都是中文、民間信仰與倫理道德觀來自中國傳統。無論從法律、文化到生活,能夠呈現臺灣主體性的各個層面,都與「我是中國人」毫無違和,自稱中國人與臺灣主體性有何扞格?至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政府的歧異,依《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從容處理即可,無須製造對抗與衝突。
民進黨是以排他性或融合性建構臺灣主體性,將決定臺灣未來是越走越窄的羊腸小徑,還是開闊遠大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