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誠實面對川普對臺政策的曖昧

旺報社評

賴清德總統就職週年談話未提兩岸關係,引起各種不同的臆測。無論是什麼原因,不提不代表問題不存在。兩岸對抗與臺海緊張態勢,不會因賴總統一次演說避提就化解,何況川普對臺政策諱莫如深,中美關係極不確定,臺海危機並未解除。

川普避談臺灣 對習友善

從「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提出「賴17條」反滲透措施,到「脫中入北」,賴清德不斷測試大陸的反應,兩岸緊張態勢隨之升高,520就職週年演說避談兩岸問題,應能代表某種訊號的釋放。有人解讀是美國介入的結果;也有人認爲是爲兩岸緊張關係降溫,一方面向大陸釋放善意,二方面尋求美方認同。

無論賴清德真正的動機是什麼,或有什麼策略,若認爲不提主權獨立或是兩岸關係,就可以扭轉兩岸敵意螺旋上升、降低臺海衝突的風險,將是誤判形勢。何況賴清德對大陸的戒心並未解除,他要求整合各部會的力量,提出17項策略的執行方案,來團結國人抵抗分化;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臺灣在美中對抗當中,沒有左右逢源的空間」,顯示他聯美抗中的路線不變。

《經濟學人》月初發表〈一場關於臺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文章,《外交事務》日前連續發文,都指向臺海戰爭風險更高,擔心美國「偏離威懾中共所需要的微妙平衡」。中國問題專家梅惠琳與澳洲學者猶德指出,在威懾中國的同時,華府需要對中國「再保證」,保證不支持臺獨,若臺灣政治領袖的公開聲明或行動有臺獨傾向,應予以公開批判。

川普政府專注於對中關稅戰、貿易戰,整體中國政策仍不明朗。川普總統一再流露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友善的態度,避談臺灣議題,甚至在達成暫時性關稅協議時拋出「和平」、「統一」兩詞,川普對臺灣問題曖昧的態度,臺灣必須誠實面對。

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對臺灣的軍售、軍事合作與協訓持續進行,美國國防部也將威懾中國侵臺列爲優先要務,但川普的個人意志與思維主導美國外交政策,華府官僚系統都在等待、觀望川普的明確指定,雖然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的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但華府的弔詭氛圍令臺灣焦慮不安。

川賴格格不入 恐遭丟包

從目前的態勢分析,川普急於與中國談判,在關稅談判告一段落,川普與習近平進行通話前,他不太可能對臺灣問題表態,換而言之,川普不希望臺灣問題成爲美中大交易的變數,甚至不能排除打臺灣牌的可能性。

若從川普處理中東問題、烏克蘭戰爭的思考與策略切入,可以確認他反對戰爭;不介入、不干涉他國內政;放棄價值觀輸出等取向。他在沙烏地阿拉伯演說時宣告,美國將不再幹涉中東國家內政,也不會「對你們的生活方式說教」,引起在場王儲薩勒曼等皇親貴胄熱烈的迴應。川普釋放「重視商業利益、輕視價值觀」的明確訊號,而賴清德仍高談價值外交、臺灣是「世界民主鏈」的亮點、非紅產業鏈,只是凸顯他與川普的格格不入。

川普揚言上任後24小時停止俄烏戰爭,但4個多月後仍遙遙無期,川普18日與歐洲領袖的通話,同意先要求無條件停火,若無進展再對俄羅斯加以制裁的策略。然而,「以壓促談」策略在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後已遭擱置,川普轉而以戰爭結束後,美俄可望建立經濟夥伴關係爲誘因。

澤倫斯基曾是全球對抗侵略者的英雄,現已成爲孤鳥。賴清德被視爲「臺版澤倫斯基」,他最近公開演說的主要訴求就是中共是侵略者,和平破壞者。烏克蘭與臺灣的安全都以美國支持爲後盾,澤倫斯基被川普丟包已是事實,賴清德應視爲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