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讓人心力交瘁?過度迎合、總當垃圾桶都是禁忌

文/張濤 圖/幸福文化、達志示意圖

社交的核心,不是技巧,而是心力

社交的本質並不是技巧,而是內在的能量流動。

兩個人的社交,從表面看是兩個人的互動,其實是兩股能量的交互作用。如果你總是覺得社交很累,很難讓自己輕鬆自在地與別人互動,根本原因不是你不會溝通,也不是性格問題,而是社交心力不足。

心力強大的人,社交不會是負擔,而是一種滋養。只有心力不足的人,社交纔會透支他的能量。這種社交心力,包含着四個維度。

.穩定心力。不因社交情境的變化而產生情緒波動,能保持自我穩定。.拓展心力。願意主動探索新的社交機會,而不是被動等待社交。.篩選心力。知道什麼社交值得投入精力,避免無效社交。.聯結心力。建立長期有價值的人際關係,而不是淺層互動。

從社交心力的四個維度來看,社交併不只是簡單的「說話」,而是一系列的資訊溝通、情緒波動、能量互動的過程。

每個人在社交場中的一舉一動,都在消耗心力能量:大家需要關注別人的情緒和反應,隨時調動自己的情緒,並及時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來接住對方的話題;任何人都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社交場合中,保持自我內核的穩定;遇到不友善的話題,需要控制情緒讓自己保持得體;遇到意想不到的社交衝突,必須隨機應變處理;即使在正常情況下,還要試圖營造輕鬆的場域,讓自己和別人都處於輕鬆的狀態。

這些「波動」,都會不斷消耗心力,如果心力不足,社交就會變成一種「能量透支」的行爲,而不是「能量滋養」的過程。

如果在社交後總是感到「耗盡電量」,這就是所謂的「社交疲憊」。而導致這種社交疲憊的原則,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過度迎合別人,導致心理負擔過重

很多「討好型」性格的人,在社交場上總是努力扮演「友好型朋友」,總是在意別人的態度,小心翼翼地迎合別人的話題,即使很累也故作精力充沛的樣子;跟別人聊天,害怕冷場,拼命接話題、找話題,試圖讓氣氛保持熱鬧;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說着言不由衷的話。

當你不斷消耗心理能量去「取悅」他人,而不是做真實的自己,社交就會變成一場對自己的消耗戰。

社交時,不要過度地迎合他人,試着放鬆下來,做自己就好,讓社交更自然。記住,社交不是讓每個人去完成一場完美的表演,其實沒有那麼多觀衆,做真實的自己最有力量。

2+透支能量,沒有及時進行「能量回補」

很多人在社交時,總是認真傾聽別人的故事,但一說到自己的話題,卻無人關心和傾聽;有些人習慣性關照別人的感受,卻忽略自己也有需求。在社羣互動時,自己總是扮演「情緒垃圾桶」的角色。

如果一個人不斷輸出情緒價值,但沒有獲得相應的支持,心理能量就會被透支。儘量要遠離那些讓自己能量透支的朋友,學會平衡「給予」和「接受」,讓自己的社交不再是單向消耗。

如何建立社交心力

1+學會「鬆弛感」社交

社交不是迎合,而是找到自己的節奏。在社交場合,很多人都處於緊繃的狀態,害怕說錯話、冷場,甚至刻意討好別人,試圖融入某個社羣。但真正高段位的社交,不是曲意迎合,而是帶着「鬆弛感」去互動──不卑不亢,不刻意表現自己,也不強行融入,而是讓自己處於一個自然、舒適的社交節奏中。

「鬆弛感」社交,並不代表隨意或不在意,而是一種高品質的自信和社交掌控力。

它的核心是自己有足夠的價值感,無須由外界評價來確認自身價值。在「鬆弛感」社交中,每個人不是社交場上的考生,不需要利用好的表現來博取他人打高分,而是以平常心去面對人際關係,在適當的互動中建立真正有價值的聯結。

2+用「能量帳戶法」管理社交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能量帳戶」。我們要留意自己的能量帳戶,並不是所有的社交活動都可以在這個能量帳戶裡「存錢」,有些社交是消耗,甚至是透支的。

有這樣的覺察,就要及時檢視社交感受,如果讓人感覺精疲力竭,那可能就是消耗型社交。尤其是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職場小白,不明白這一點,一股勁衝進社交羣,糊里糊塗闖進低層次的社交圈,白白損耗自己的能量,浪費心力。隨着職場經驗的增加,要學會選擇和檢視社交活動,選擇能夠增加能量帳戶存摺的社交圈。

3+增強社交邊界感

保持社交邊界感的關鍵,就是選擇值得投入精力的社交對象。對於那些增加能量帳戶存摺的朋友,珍惜和感激他們的付出;對於那些關心你的情緒和想法的人,要學會保持距離;對於經常讓你透支能量帳戶的人,要學會拒絕。不迎合,不討好,不必強求與所有人都相處得融洽。

當一個人能夠有意識地一點點地收回自己的心神,聚焦自己身上,就會節省自己的心力,積攢自己能量。把這些能量留給真正值得付出的人,也替自己保留足夠的心理空間。

4+練習「淡淡的」魅力

在社交場合中,不需過度活躍,不喧賓奪主,學會用「少即是多」的方式影響他人。

練習「淡淡的」社交即可。這反而需要強大心力,臨危不亂、遇事不慌、張弛有度、以柔克剛、不爭不搶,內心絕不矛盾和焦慮,也不過分糾結和內耗,不在乎他人眼光和世俗的判斷標準,舉手投足間都是那種毫不費力、隨性灑脫的自信光芒。

真正的社交高手,是讓別人感覺舒服,也讓自己在互動中提升心力。

高.能.量.行.動

從今天開始,練習新的社交心力,讓社交變得更輕鬆、更高效、更有意義。

【推薦書籍】

書名:《高能量21法則》

作者:張濤

簡介:企業家,教育奮鬥者,作家,投資人。深耕教育領域多年,重點研究人的內驅力、學習力、創新力、堅毅力等關鍵能力,更關注讓人不斷成長與突破的根本力量──生命力。

出版社:幸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