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經費大砍逾300億?衛福部急澄清 專家:編列方式改變釀大小眼疑慮
衛福部3日晚間發佈新聞稿,稱115年度社會福利補助經費維持穩定,中央持續透過一般性補助款挹注地方財源。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3日晚間發佈新聞稿,稱115年度社會福利補助經費維持穩定,中央持續透過一般性補助款挹注地方財源,疑似劍指在臉書發文指出「社家署大幅縮減342億預算」的東亞政經塾顧問等、國會助理丁旗源。他受訪表示,發文是想點出,衛福部將社福預算,從過去以獎補助款直接發放地方,改爲以一般性補助款方式支付,各地方必須向中央申請、經過評估纔給經費,難免有差別待遇疑慮。
丁旗源說,國會辦公室在8月29日拿到衛福部預算書,發現內容將過去直接撥款縣市政府,執行社福業務的獎補助款,「移列」爲一般性補助,也就是地方政府必須寫計劃書,向中央申請,纔可獲得經費補助,這項調整這是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上週才發佈的預算編列相關辦法,而實際上,各部會115年度預算早在上半年就開始編列,在即將公佈預算書時,突然改變遊戲規則,令人起疑。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該署並未大幅刪減社福預算,而是因應「財劃法」,將原來編列在計劃性補助項目,移至一般性補助,因此預算書中,會「找不到這一筆」,實際上「錢還是在」,只是編列方式改變,地方政府資源不足時,中央仍會調配資源補足,但須視看財劃法修法後,各縣市所受影響而有不同經費挹注額度。
丁旗源指出,不少社福項目爲「法定應辦事項」,例如身障權法中,許多社會福利資源布建,本就是地方主責,但早年因地方政府經費缺乏,由中央以獎補助費方式挹注,這已行之有年,衛福部因應去年財劃法修法,本次預算不再以獎補助費方式發放,形同是「經費不夠就來找中央申請」,一切由中央彈性決定,不僅把權力收回中央,也讓人有非執黨政縣市是否會遇到差別待遇的疑慮。
周道君說,財劃法對各縣市的影響不一,中央以一般性補助款核給地方的社福經費補助,也會將這項因素考慮在內,且還要依據地方工商發展程度、人口程度等綜合考量,一定會依照主計總處補助方式原則,把所編列的預算下放地方。另外,若細究補助金額,確實有些項目有所刪減,例如考量近年出生人數遞減,明年度編列育兒津貼預算當然連帶下降,「但總的來說沒有大幅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