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下金門規畫25億建新校舍、體育館 議員輪番砲轟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16次臨時會今日召開,由教育處長黃雅芬進行「打造宜居宜學的金門」專案報告,議員輪番質詢縣長陳福海,陳迴應,教育是投資未來,金門多所校舍使用超過50年,改善刻不容緩。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16次臨時會今日召開,由教育處長黃雅芬進行「打造宜居宜學的金門」專案報告,縣府規劃13項校舍與體育館新建工程,總經費約新臺幣25億元,但在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加劇的背景下,引發議員強烈質疑。

教育處指出,工程包括6所新建幼兒園、古城國小教學大樓重建、烈嶼樂活館及多所校舍改善計劃,部分工程已發包,多數仍在規劃或招標階段,盼透過更新老舊校舍與運動設施,打造更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

議長洪允典在質詢時也張貼海報「在高齡少子化的金門,不做長照爲哪樁?」凸顯問題,強調學童人數持續下降,縣府應優先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在五鄉鎮推動長照中心或大同之家,而非急於投入巨資興建幼教設施。他指出,26億工程中僅約1億爲中央補助,其餘全由縣庫支應,痛批縣府以教育發展基金支應經費、規避議會監督,並質疑「縣庫會不會被掏空?」

議員董森堡則批評,報告「看似漂亮卻缺乏願景」,縣府重硬體、輕教育,缺乏總體規劃與人口預測。他指出,金門3至5歲幼兒5年內減少四分之一,卻興建6所幼兒園,恐出現「一園兩班」甚至「蚊子園」情形,建議導入「模組化校舍設計」、推動「幼托共育中心」,並建立「學齡人口動態預測系統」滾動檢討。

他並指出,體育設施投資重疊,金城綜合體育館7億、金寧3.3億、烈嶼樂活館1.18億、金東2.1億、高職SPA館1.2億,合計逾15億元。金城、金寧體育館距離不到10公里卻功能相似,應建立「運動設施總體規劃」避免重複投資,並引入「公辦民營」或「委外經營」模式,降低維運成本。

議員吳佩雯也關切,金門缺工缺料嚴重、工程屢流標,恐導致工期延宕、追加預算。若縣庫再負擔近30億支出,加上退休金與利息負擔,金門財政恐吃緊。她並質疑少子化下大舉新建幼兒園,是否會淪爲「蚊子園」。

議員陳泱瑚則強調,教育是百年大計,應審慎評估少子化下教育資源配置,「不能只看工程數字,應迴歸學生與教師的實際需求」。

對此,縣長陳福海迴應,教育是投資未來,金門多所校舍使用超過50年,改善刻不容緩,如古城國小海砂屋問題必須處理。他強調「錢要花在刀口上,但教育不能手軟」,他也說明,目前縣庫財政穩定,餘額已達70億元,明年在財劃法調整後中央補助可望增加。他並表示,老幼照顧並重是施政方向,「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壯有所用,是我們共同目標」,盼議會支持相關建設。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16次臨時會今日召開,由教育處長黃雅芬進行「打造宜居宜學的金門」專案報告,議員董森堡頻頻質詢縣長陳福海。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16次臨時會今日召開,由教育處長黃雅芬進行「打造宜居宜學的金門」專案報告,縣府規劃13項校舍與體育館新建工程,總經費約新臺幣25億元,引發議員強烈質疑,圖爲教育處長黃雅芬與主計處長王昆龍備詢情況。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16次臨時會今日召開,由教育處長黃雅芬進行「打造宜居宜學的金門」專案報告,議長洪允典還準備海報「在高齡少子化的金門,不做長照爲哪樁?」凸顯問題。記者蔡家蓁/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