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染梅毒10年暴增53倍 醫曝3元兇:害失智失明
醫師表示,早熟且沒有防護的性行爲,讓部分少女感染梅毒等性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現代青少年的性觀念,讓醫師也搖頭。急診科醫師王聖儒表示,10年前青少女得梅毒是極罕見的事,但2024年臺灣青少女梅毒個案,竟比10年前暴增53倍,感嘆有如是「梅毒少女時代」,他提醒梅毒若沒能早期治癒,恐導致失明、失智,而戴保險套是最基本防護措施。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王聖儒在臉書「守護兒童急診的小白醫師 - Dr.王聖儒」貼文指出,根據疾管署調查,青少年感染梅毒有「三大凶手」,包括1.交友App,一滑就約,一約就愛愛。2.早熟性行爲,初次性經驗越來越早。3.缺乏性教育,不知道戴保險套也不懂性病。
王聖儒指出,10年前青少女得梅毒是極罕見的事,但2024年臺灣青少女梅毒個案,比10年前暴增53倍。梅毒是一種會「親密接觸傳染」的性感染症,初期常沒症狀,但不治療會傷神經、心血管,甚至影響胎兒,孕期感染梅毒,寶寶可能死產、早產、子宮內感染,甚至有孕婦產後才知道自己得了梅毒。
王聖儒先前PO文分享,曾收治一位16歲的少女,近2、3個月來,手掌、手指出現奇怪的小水泡,有時候會發癢、紅腫,她以爲只是汗皰疹或蕁麻疹,在診所反覆治療都沒有效果,直到她的手腳都出現紅疹,才擔心地來醫院求診,抽血一驗,證實是感染2期梅毒。
王聖儒指出,若梅毒沒在1、2期,被確診與治癒,會進入潛伏期梅毒病程,表面症狀消失,但病菌仍潛伏體內,可能持續數年,最後病菌可能侵犯心血管、神經系統,甚至導致失明、癱瘓或失智。
王聖儒提醒,使用保險套仍是防範感染性病最基本的防護措施,有危險性行爲的族羣,應定期檢查性病,例如梅毒、愛滋、淋病、披衣菌感染等,若出現生殖器潰瘍、手腳起紅疹、異常掉髮、皮膚脫屑,請儘早至醫院皮膚科或感染科檢查,不要自行亂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