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釋永信翻車後續:親哥打村民、蓋會所,如今全家神秘消失!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被官方通報涉嫌刑事犯罪及嚴重違反佛教戒律後,輿論的焦點不僅集中在他本人身上,更延伸至其家族成員。
隨着調查深入,他的大哥劉應保過往的行徑被逐一曝光,而這位曾經在村裡“呼風喚雨”的人物,如今也和釋永信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釋永信出身安徽潁上縣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親是水利工人,母親務農,家裡四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
村裡老人回憶,小時候的釋永信“老實本分”,但後來的發展軌跡卻讓人大跌眼鏡。他成爲少林寺住持後,不僅個人財富迅速積累,連帶整個家族也“水漲船高”。
大哥劉應保是最典型的受益者。靠着弟弟的影響力,他先後投資超市、賓館,甚至創辦“潁龍少林武術學校”,儼然成了當地“土財主”。
村裡流傳着一段未經證實的傳聞:劉應保某次去少林寺探望弟弟,回來時揹着一尼龍袋現金,從此“財大氣粗”。雖無實據,但村民對他的財富來源心知肚明。
更誇張的是,劉應保還試圖低價強徵村民土地蓋寺廟,甚至威脅要“堵死路”逼人就範。有村民親眼目睹他因車道被擋,直接下車毆打一名婦女。
這些行爲讓他在當地聲名狼藉,卻也無人敢惹——畢竟背後站着的是少林寺的“佛門CEO”。
釋永信被帶走調查後,劉應保彷彿人間蒸發。他的武校悄然更名爲“潁龍學校”,超市交由女兒打理,而他自己則再未露面。
同樣失聯的還有釋永信的四弟劉應彪(法號釋永勝),他曾擔任少林寺相關機構要職,如今也杳無音信。
這種“樹倒猢猻散”的局面,恰恰印證了釋永信家族與少林寺商業帝國的深度綁定。從超市、武校到購物中心,劉應保的生意幾乎都借力於少林寺的品牌資源。
而隨着釋永信倒臺,這些依附性產業自然難以爲繼。
釋永信掌舵少林寺的40多年裡,這座千年古剎從破敗寺院搖身變成年收入數億的跨國商業體。他組建武僧團全球巡演、註冊700多個商標、投資地產項目,甚至被戲稱爲“佛門CEO”。但光鮮背後,是不斷被質疑的財務不透明和戒律崩壞。
2015年,弟子釋延魯舉報他“包養情婦、轉移資產”,但當時的調查結論是“舉報不實”。十年後的今天,官方通報直接推翻了這一結論,坐實其“育有私生子”及經濟犯罪。
更諷刺的是,釋永信曾身穿16萬元雲錦袈裟出席活動,手持千萬級佛珠,卻聲稱月薪僅700元。
如今,釋永信不僅面臨刑事調查,中國佛教協會也已註銷其戒牒,徹底剝奪其僧人身份。而他的家族成員若涉案,同樣難逃法律追責。
這件事最讓人唏噓的,或許不是商業帝國的崩塌,而是信仰的潰敗。少林寺本是清淨修行之地,卻在資本裹挾下淪爲“名利場”。
釋永信曾讓散落民間的武僧迴歸寺院,最終卻讓少林寺迷失在商業化的泥潭裡。
有輿論認爲,釋永信的案例折射出宗教與資本的深刻矛盾——當信仰成爲生意,神聖性便蕩然無存。
但也有人指出,少林寺的國際化推廣確實讓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只是尺度一旦失控,初心便難再尋回。
如今,釋永信的大哥消失,武校改名,超市冷清……這些變化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權力與利益交織下的真實面目。
而最終等待他們的,不僅是法律的審判,更是公衆對宗教商業化底線的重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