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計劃沒進展 美國義勇兵3型洲際飛彈擬延壽至2050年
2023年6月9日,馬紹爾羣島美國飛彈防禦署拍下的義勇兵3型試射演習重返大氣層的清楚鏡頭。(DVIDS)
美國政府問責署(GAO)10日報告指出,由於新一代「哨兵」(LGM-35A Sentinel)計劃不斷延宕且成本失控,迫使美國空軍只能繼續讓服役超過半世紀的「義勇兵三型」(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延壽使用,預計延壽到2050年。
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告中表示,空軍原先規劃義勇兵3型在2036年退役,但過去4年哨兵計劃接連面臨進度落後問題、基礎設計不完整、工業基礎萎縮等問題,導致成本暴增。
哨兵計劃於2020年交給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承包,當時估算造價爲777億美元(原新臺幣2.35兆),如今恐翻倍至1,600億美元(約新臺幣4.8兆),即便經過計劃重組,最低成本也將達1,400億美元(約新臺幣4.2兆),較原始估算高出81%。
義勇兵三型目前構成美國核三角(Nuclear Triad,過去翻譯爲核三位一體)的陸基部分,約400枚部署於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科羅拉多州及內布拉斯加州的450個發射井中。這些飛彈最初在1970年代初期部署,設計壽命「僅10年」,如今已可能還要再延到75年,將面臨備料逐漸耗盡、電子元件老化等維護挑戰,也使例行的試射難度增加。
政府問責署指出,空軍每年會進行多次無彈頭的試射,以驗證可靠性並展示核威懾力。延壽意味着試射將持續至2045年前後,但爲節省零件,試射次數可能被迫減少。
爲了因應哨兵延宕的問題,政府問責署報告也提到,現有的部分義勇兵3型也可以改裝成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配置,單枚飛彈最多可攜帶3枚核彈頭,以提升核威攝力,不過此舉需要政策變更,且涉及高度複雜的後勤作業。
政府問責署建議空軍提交報告,說明民兵3型延壽及向哨兵過渡的相關風險,並評估若改採多彈頭配置,對人員與物資的衝擊,空軍已表示同意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