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地位凸顯,大模型應用推動算力建設 | 投研報告
中銀證券近日發佈通信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學習體會:商業航天地位凸顯,大模型應用推動算力建設。
以下爲研究報告摘要:
202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中第二條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商業航天和“人工智能+”部分值得重點關注。
支撐評級的要點
商業航天重要性再度凸顯,首提發展6G等未來產業。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將商業航天作爲三大新增長引擎之一,2025年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並首次提出培育6G等新興產業。根據國際太空公衆號統計,2024年,中國完成68次航天器發射,在全球佔26.2%;中國發射了“千帆”“吉利”和“雲遙”等星座的100餘顆衛星,展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截至2024年年末,中國國內星座的發射數與美國“星鏈”相比依舊存在較大差距。我們認爲,衛星作爲6G的重要一部分,依舊是2025年國家重點支持的方向,星端和發射端引入民營資本對於降本增效均有重要意義,產業鏈依舊處於擴張狀態,建議重點關注。
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2025年再提“人工智能+”行動,首提“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2025年詳細提出的應用方向包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我們認爲,雲廠商持續探索大模型盈利模式,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端發展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利好雲的發展,各大雲廠商在加大資本開支力度,2025年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至少人民幣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計算和AI基礎設施,我們預計字節跳動、騰訊等雲建設開支也將保持較高水平,雲產業鏈值得關注。
投資建議
建議關注:光芯片/器件(中際旭創、新易盛、華工科技、長光華芯、太辰光、天孚通信、凌雲光、光迅科技、海南華鐵),交換機(銳捷網絡、菲菱科思),AIDC(潤澤科技、科華數據、數據港),液冷(英維克、申菱環境、高瀾股份),銅連接(沃爾核材、瑞可達、鼎通科技),衛星通信領域(信科移動、鋮昌科技、光庫科技、震有科技、盛路通信、盟升電子、華力創通、上海瀚訊、思科瑞、中國衛星)。
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
政策效果不及預期;海外市場波動;雲廠商投資結果不及預期。(中銀證券 莊宇,呂然,袁妲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