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着力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建設

2024年初,在廣州市政府指導下,海珠區着力謀劃建設國內領先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取得明顯成效,海珠區落地行業大模型120個,引育大模型備案項目7個,算法備案項目114個,數量均位列廣州市第一,集聚泛人工智能企業超7000家,初步形成龍頭引領、腰部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的“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

2024年3月,《廣州市支持海珠區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實施方案》出臺後,海珠區抓緊制定政策實施細則,推出“印發即申報,申報即兌現”模式,方案印發後馬上啓動兌現工作並於當年完成兌現,2025年兌現工作也已經啓動,期間收到超500家企業諮詢,其中北上深等地企業佔比超30%,以政策爲抓手落地的大模型行業應用企業超80家。兩批次政策申報兌現金額預計達8000萬元。另外,海珠區成功爭取省委網信辦下放大模型備案初審權限,成立廣州(琶洲)大模型創新服務中心,面向全市乃至全省大模型企業提供能力評測、備案諮詢等全流程初審服務。中心成立以來輔導企業超80家,提供諮詢次數超300家,加速企業大模型與算法研發和產品上市,催生一批有競爭力大模型產業集羣。

海珠區充分發揮本地豐富應用場景資源及技術優勢,選準AI+教育、醫療、新型工業化、遊戲等11個重點方向,發揮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的“頭雁效應”、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尤其在AI+醫療方面,海珠區及時捕捉到醫療大模型市場相對空白,聚焦知識端、ToC端、ToB端等細分賽道發力,落地近20家有影響力的醫療大模型企業,涵蓋超聲輔助診斷、病理輔助診斷、智慧導診、智能體檢分析等領域。在AI+教育領域,海珠區歷來也是教育強區,而且是廣東省中小學校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實驗區,這裡已涌現一批具有全國示範效應的教育標杆項目。其中雲蝶科技秉持“小而專、精而強”的發展理念加速智慧教育板塊業務佈局,備案通過全省首個教研輔助大模型——行知大模型,落地建設海珠區AI教育大數據應用中心並在全國予以推廣,在業界形成標杆示範效應。雲蝶科技持續在AI大模型、視覺識別、數字文本採集、大數據分析、專用處理芯片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積累企業自身技術優勢和競爭壁壘。

海珠區避開通用大模型“內卷”困局,按照“快落地、速研發、廣應用”發展戰略,以“一篩二分三培”的三步走策略加速產業培育,對大模型企業精準畫像、開展入庫培育,充分調動區內算力、數據、金融、人才等關鍵資源給予精準支持,加速培育誕生一批有競爭力的“可盈利大模型”。目前海珠區匯聚超50家大模型企業實現盈利、產業規模破30億元。

區屬國企牽頭,對標上海、中關村,聯合清華大學清智研究院打造廣州市首個大模型孵化培育平臺“琶洲模方”,在北京、廣州以“兩地雙核”的模式開展建設,以“1+6+8”策略構建技術孵化與產業應用雙輪驅動平臺,爭取三年孵化企業50家。聯動火山引擎、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探索打造廣州大模型產業基地(琶洲),首期建設面積約3萬平方米,充分調動龍頭企業技術和生態資源,建設集大模型開發、人才培養、市場應用於一體的大模型研發應用平臺,計劃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李文芳|李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