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聲:美國小額包裹關稅政策調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當下,任何一項貿易政策的變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4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針對美國對小額包裹關稅政策的破壞性調整明確指出,這一舉措將嚴重影響美國消費者利益。這一表態,猶如一聲警鐘,讓國際社會再次聚焦美國貿易政策的走向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
近年來,跨境電商憑藉效率高、到貨快、費用低的獨特優勢,迅速崛起爲國際貿易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已然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爲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的關鍵力量。而美國此番對小額包裹關稅政策的調整,無疑是對這一蓬勃發展的貿易模式的沉重打擊。
從美國國內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一政策調整帶來的衝擊立竿見影。長期以來,美國消費者通過小額包裹跨境電商渠道,能夠便捷地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物美價廉的商品,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消費選擇,降低了生活成本。一旦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取消甚至關稅大幅提高,這些商品的價格必然隨之攀升。普通消費者將不得不爲原本實惠的商品支付更高的費用,這對於那些依賴跨境電商購買日常用品、服飾、電子產品等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增加了經濟負擔。特別是對於美國的低收入羣體,他們本就對商品價格更爲敏感,這一政策調整可能使他們不得不減少消費或者轉向質量和性價比更低的替代品,生活質量將受到直接影響。
再看美國的中小企業,它們同樣深受其害。許多美國中小企業依賴小額包裹跨境電商進行原材料採購、商品進口以及產品銷售。政策調整後,更高的關稅和更繁雜的清關手續,將大幅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和時間成本。企業要麼自行承擔這些額外成本,壓縮利潤空間,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要麼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進一步削弱市場競爭力,導致訂單減少、業務萎縮。對於剛剛從疫情衝擊中逐漸恢復的美國中小企業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對於美國的大型電商企業,如亞馬遜等,也難以獨善其身。這些企業長期利用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構建起高效的跨境電商業務模式,如今政策生變,訂單大幅下降幾乎不可避免,整個業務流程也被迫重塑。重新調整供應鏈、優化物流配送、應對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問題,將耗費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地位。
美國政府聲稱調整小額包裹關稅政策是出於打擊芬太尼等違禁藥物進口、保護國家安全等目的。但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與國際經濟規則背道而馳,破壞了公平、自由的貿易環境。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存在,是通行的規則和慣例,旨在促進貿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美國單方面打破這一規則,不僅損害了自身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也給全球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蒙上了陰影。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美國這一政策調整還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的連鎖反應,破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任何試圖通過貿易保護手段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最終都將導致雙輸甚至多輸的局面。
商務部強調,跨境電商相關領域政策調整應以便利化爲方向,中方願同各國一道,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跨境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這體現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擔當與責任,也爲全球跨境電商的發展指明瞭正確方向。美國政府應摒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思維,重新審視其小額包裹關稅政策,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貿易分歧,這纔是維護美國消費者利益、促進美國經濟健康發展以及推動全球貿易繁榮的明智之舉。否則,美國消費者將繼續爲政府的錯誤政策買單,美國經濟也將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