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文回響】盧廷志/當孩子成為「鏟子超人」

馬太鞍堰塞湖災情,各地出現許多馳援花蓮的志工,兒子也是「鏟子超人」的一員。

那晚,兒子想與同學到災區幫忙,我一度擔心他會添亂便勸退:「有這個心意就很棒了,不一定要去啊!」但擋不住他的滿腔熱血,既然非去不可,就協助他準備妥當吧,給他一雙雨鞋、兩把舊鏟子,清晨四點出門,六點踏上開往災區的火車。

據他描述,區間車抵達光復站,灰塵夾雜着泥沙的味道撲面而來,車站沿路誌工衆多,他們便往馬太鞍溪方向深入,那裡也有需要幫助的民宅。有間房子被厚重的淤泥堵住門口,他們必須用力踹破門板才能進入。清理工作亟需人力,上層液態的淤泥好清,下層卻是又硬又黏的泥巴,一踩就陷下去站不穩。他們就這樣一鏟一鏟清理,連沾滿泥漿的鍋蓋都重得像有五公斤,且持續四個多小時沒停歇。沒吃過這種苦的他,回程火車上雙腳發軟差點站不起來,隔天腰背肩膀痠痛到像被人捏醒。

然而,除了痠痛,他最喜歡他們清出每一樣東西,屋主阿公都很開心,連垃圾袋或衣架都笑着說:「欸!這還可以用耶!」這樣的心態讓他驚訝,即使家被毀,阿公還能如此開朗。

很多事情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比起倒數學測還有一百天,我們更想計算怎麼讓災民恢復正常生活、怎麼互相幫助。希望孩子們未來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以微笑化人生,並記得這位阿公的樂觀,也記得在火車上讓位給他們、幫他們擦手的阿嬤,一代一代的,傳染這無可救藥的樂觀的種子。

這份經驗比讀書還重要,我最初的擔心是多餘的,反而被孩子上了一課。

他在社羣媒體沒有放任何照片,因爲覺得做這種事不用告訴別人,他覺得這樣比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