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文回響】金默穎/放手,不是妥協
拜讀9月10日佳畔的〈最願意放手的理由〉後,心有所感,我也曾是那個堅持「零3C」的媽媽。孩子剛出生時,只要她醒着,我便關掉電視、不滑手機,甚至儘量阻隔所有的螢幕接觸。家人看見我的顧慮,也多半願意配合。
直到重返職場後,某天下班返家,看到孩子依偎在婆婆懷裡看電視。婆婆見我回來,語氣有點緊張地說:「吃完飯纔剛開始看啦!」那一刻,我意識到:長輩也需要休息和娛樂,不可能把全部的心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能看顧安全、讓孩子得到陪伴,或許就已經很好。
於是我開始改變原則,不是放棄,而是適時調整。我與家人約定:看電視要保持距離、挑選適合節目、避免過度特效和刺激;最好有人陪伴,邊看邊聊。時間則限定在放學、吃飯、洗澡後到我和先生下班返家的半小時。底線很清楚──電視可以有條件地存在,但手機和平板絕對不行。孩子也懂,甚至會用奶音提醒:「NO!NO!手機!」
出乎意料的是,螢幕也帶來一些正面效果:孩子從兒歌學到新詞彙,會跟着動畫做體操。這些收穫提醒了我,3C不是絕對的敵人。電子產品確實是許多家長的焦慮來源,但既然無所不在,與其嚴格禁絕,不如設立明確界線,並依家庭狀況靈活應對。這樣的放手,不是妥協,而是另一種智慧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