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營收 寫最強Q1 法人估Q2淡季不淡

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合計4.14兆元。聯合報系資料照

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合計4.14兆元,月增13.9%,年增18.9%,是歷年最強3月、歷年單月次高,連13個月站在3兆大關之上;首季營收11.51兆元,爲史上最強第1季。法人指出,主要受惠於對等關稅引發搶運潮、人工智慧(AI)相關應用需求帶動。

展望第2季,法人預估,由於AI需求持續成長,尤其是臺灣相關輝達供應鏈第2季將大舉出貨,將帶動第2季臺廠供應鏈業績走升,且由於美國總統川普高額對等關稅暫緩90天,期間將有搶運潮,第2季有機會淡季不淡。

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重點

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表現優於預期,僅次於2024年10月4.16兆元,營收創新高家數達95家,較2月的33家明顯增加,主要分佈在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設備、電子零組件、生技等族羣。首季營收爲11.51兆元,年增17%,超越2022年第1季的10.5兆元高點,爲史上最強第1季、史上單季營收第三高。

3月營收由鴻海的5,521億元奪冠,其次爲臺積電(2330)的2,859億元,第三爲廣達1,925億元,緯創、大聯大分居四、五名。從3月營收前五大公司來看,鴻海年增23.3%,臺積電年增46.4%,廣達年增89.3%,緯創年增70.3%、大聯大年增56.9%,光是這五家公司就得以支撐上市櫃公司整體3月營收明顯成長。

觀察各族羣第1季營收表現,在21大族羣中,僅鋼鐵、零售、汽車、PA營收總額低於2024年;其餘全數較2024年同期成長,年增幅度落在0.5%至28.2%。

進一步檢視,年增率前三強的族羣,PC相關族羣成長動能最強勁,年增率高達28.2%;其次爲IC通路,年增率約23.9%;第三高爲網通,年增率來到23%;至於表現落後的前三大族羣則爲,PA、汽車、零售,年減幅依序爲17.1%、5%、4.7%。

展望後市,法人指出,今年第2季正逢輝達GB200正式大量出貨,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今年的資本支出預估會較去年增加近千億美元,AI終端需求開始啓動,臺灣爲主要供應鏈,基本面穩健。惟須留意川普關稅政策變化、停滯性通膨、經濟衰退等不確定性。

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AI是剛性需求,而關稅戰讓客戶提前拉貨,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比預期好,且臺灣3月出口也史上單月新高、連續17個月正成長。黃文清也看好第2季營收有機會維持好表現,不過,就臺股表現而言,短期還是要留意下週臺積電法說會展望,以及四大雲端服務廠(CSP)財報及展望、資本支出是否減少,才能對電子業景氣、需求狀況會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