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蔚然成風

8月8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編制發佈2025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榜單。從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總體分紅數據來看,2024年度上市公司分紅意識不斷增強,紛紛積極以“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

數據顯示,2024年度滬深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爲2.4萬億元,較2023年度增加9%。在4445家上市滿三年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中,2447家近三年連續現金分紅,數量較2023年度增長12%;在3569家上市滿五年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中,1681家近五年連續現金分紅,數量較2023年度增長6%,其中210家近五年分紅連續增長。

在筆者看來,上市公司通過積極分紅,爲投資者創造可預期的現金流回報,說明投資者的利益越來越被看重。這有助於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增強市場信心,助力塑造一個共建共享的資本市場新生態。

那麼,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勁頭爲何越來越足?

一方面,是政策的大力推動。新“國九條”提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提到,加強現金分紅監管,增強投資者回報;《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提出,鼓勵董事會根據公司發展階段和經營情況,制定並披露中長期分紅規劃,增加分紅頻次,優化分紅節奏,合理提高分紅率,增強投資者獲得感。此外,滬深交易所修訂上市規則,引入現金分紅不達標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措施,以更強的約束督促公司回報投資者。

政策牽引帶動作用明顯,提高投資者回報已經成爲上市公司的“必修課”,上市公司願分紅、常分紅的市場生態正逐步形成。並且,隨着監管政策反覆強調提升投資者回報、增強分紅頻次、持續提升公司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紅頻次和金額屢創新高。這些都是可喜的變化。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分紅的內驅動力正不斷提升。

對上市公司而言,給予投資者最好的回報其實是自身優秀的業績與良好的成長性,常態化分紅正是向外界展示自身經營成果的方式之一。而且,穩定的分紅有助於吸引追求穩定收益的長期投資者。數據顯示,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倉一年多次分紅的公司,對一年多次分紅企業的持倉週期平均高於一年一次分紅的公司20天。

同時,上市公司持續爲投資者創造可預期的收益,股債利差創近年來新高。數據顯示,滬深A股有466家上市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過3%,有133家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過5%。這種“高股息—低波動—穩收益”的資產特性,吸引着更多的全球配置資金持續流入。2024年外資通過滬深港通增持高股息標的規模同比翻番。

這些都是促使上市公司持續提升經營能力,增厚可供分配利潤的強勁動能。

當然,對上市公司而言,分紅還是要綜合考慮自身盈利水平、資金支出安排和償債能力,兼顧投資者回報與公司發展。如果存在資產負債率較高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不佳等情況,卻仍實施大比例現金分紅,則監管部門也會保持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