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0年首現鉅虧 埃斯頓欲發H股“補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鄧浩 上海報道
6月29日晚間,埃斯頓公告稱,已於2025年6月27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去年以來,隨着“A+H”利好新政頻出,A股公司掀起港股IPO潮。不久前,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預計2025年港股市場將迎來共80只新股上市,其中將有約25只A+H股上市,港股IPO市場總集資額將達到2000億港元。
不過,此次順應資本熱潮的埃斯頓,去年剛經歷上市以來首次大虧,對於現金的渴求及降低負債率的急迫,或許是其加速港股IPO的重要原因。
淨利暴降700%
根據MIR睿工業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爲29萬臺,同比增長 3.9%, 增長低於預期, 。
事實上,去年以來的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下滑,供給矛盾加劇,機器人行業陷入了存量爭奪甚至縮量絞殺的競爭困局。而在機器人行業排位賽加劇下,業內公司幾乎都在經歷考驗。
比如業內龍頭埃夫特2024年營收13.73億元,同比下降27.21%,歸母淨利潤虧損1.57億元,同比下降231.22%。
埃夫特管理層在6月的投資者交流中解釋稱,去年戰略核心的機器人業務銷量儘管同比增長超30%,但受產品組合及市場價格競爭加劇影響,機器人業務收入小幅下降。
埃斯頓也不例外。其去年營收40.09億元,同比下降13.83%,歸母淨利虧損8.10億元,同比暴降700.14%,爲上市10年來首次鉅虧。
從毛利率來看,去年埃斯頓爲29.57%,同比下降2.36 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業務毛利率爲28.94%,同比下降2.34個百分點;自動化核心部件業務毛利率爲31.52%,同比下降2.67 個百分點。
埃斯頓在年報中解釋稱,公司收入實現不及預期,且毛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導致毛利額同比顯著減少。報告期內,公司期間費用增加,特別是人員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較多。
此外,受行業整體市場變化、需求疲軟、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子公司普萊克斯、揚州曙光、英國翠歐、德國克魯斯經營業績與預期差距較大 ,埃斯頓計提了3.4億元的減值。同時對應收賬款、存貨、無形資產等,也計提了1.2億元的資產減值。
此外,由於埃斯頓的經營性虧損較大,應收款項及庫存備貨有所增加等因素,去年其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巨降346.29%至-0.74億元,今年一季度纔回升至0.48億元。
從負債端來看,近三年,埃斯頓資產負債率迅速擡升。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爲62.79%、72.01%、81.34%。其中有息負債率分別爲34.31%、38.48%、43.10%。
而從短期財務韌性來考量,近三年,埃斯頓現金到期債務比分別是1.50、0.96、-2.04,今年一季度小幅回升至1.26。某種程度上,這意味着埃斯頓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創造能力較弱,而剛性債務的壓力較大。
結合埃斯頓目前8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來看,進一步加大負債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因此,其近期加快港股IPO融資,也就不難理解了。
研發高額支出
今年初,“培育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首次寫入了國家政府工作報告,成爲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也加快了對人形機器人的引導和培育,產業公司更是加快了業務佈局。
埃斯頓同樣在加大對具身智能相關技術的研發,通過參股南京埃斯頓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業務包含了人形機器人關節執行器、控制系統(包括軟件及算法等),應用場景聚焦工廠生產線。
6月11日,在2025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上,埃斯頓酷卓科技正式發佈第二代人形機器人Codroid 02,身高170cm、體重70kg、單臂負載5公斤,全身自由度可達31個(不含靈巧手)。
不過,記者瞭解到,目前人形機器人還在進行技術突破,不管是“大腦”模型,還是靈巧手等核心零部件,都還沒有定型,技術尚未收斂,這意味着產業公司若要佈局,還需要巨大的戰略定力和資金投入。
從業內公司的研發支出也可見一斑。去年雖然行業幾乎都在經歷虧損,但研發投入不降反增。
比如埃夫特2024年研發投入總額爲1.3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約45%。管理層直言,“一方面,爲提升產品競爭力,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強度;另一方面,2024年度,爲提升公司機器人智能化,加大對具身智能相關投入,在研發人員招募上和投入上較上年均有增加。”
儘管去年鉅額虧損,埃斯頓也仍保持高額的研發支出,其2024年總體研發投入約5.03億元,佔銷售收入比例爲12.55%。
埃斯頓管理層在最新一期年報中直言,“公司將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引領向高端應用市場突破,加速國產替代進程,以技術創新、高附加值產品作爲未來發展核心競爭力。”
其進一步稱,將持續發展具身智能技術,加大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研發投入,依託公司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數據,重點聚焦工業具身智能、智能感知及其人工智能平臺的研究開發,搶佔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的技術領先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埃斯頓還正加快諸如歐洲、美洲、中東、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開拓。
埃斯頓在5月的投資者交流中稱,已經在海外組建了國際化市場銷售團隊,推動全球業務佈局,關注新能源汽車、鋰電設備商等國內頭部客戶的出海機會。並透露,今年會將更多資源投入在歐洲市場。
持續進行高昂研發支出和海外市場擴張,而主營業務又面臨殘酷市場競爭導致的毛利壓縮,埃斯頓的港股IPO可謂是勢在必行了。不過,成效如何還有待市場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