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關稅衝擊 政府兩手一攤?(何溢誠)
受到匯率、美國關稅等影響,我國無薪假(減班休息)人數已達3934人,其中實施原因提到「受美國對等關稅」則有2388人、雙雙創下今年新高。(報系資料照)
由於賴政府面對川普政府「對等關稅」的無能與失職,以鄭麗君爲首率領的談判團隊雖然密集飛了幾趟美國,依然鎩羽而歸。放榜結果,臺灣竟然是20+N,與賴清德之前信誓旦旦向臺灣人民、企業保證的不會高過日韓,完全翻車。
事前一昧隱瞞欺騙,事後未能出臺即時有效補救措施,致使民怨炸鍋。臺灣民意基金會公佈民調,49%的臺灣民衆對民進黨政府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結果不滿,47%認爲談判存在「黑箱作業」嫌疑。民衆對卓榮泰內閣施政不滿意度高達55%,滿意度僅32%,創其上任以來新低。
如今,受到新臺幣匯率飆升,加上美國對臺課徵20%+N的對等關稅影響,讓臺灣以出口導向爲主的傳統產業首當其衝。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直言,目前「傳統產業、農漁產品」衝擊巨大,原本零關稅的蝴蝶蘭、鬼頭刀直接變20%。而紡織品稅率由原本10%-20%疊加至 30%-40%,塑橡膠與自行車等產業也承受「20+N」負擔。
經濟部未公開的「川普實施對等關稅對我國產業影響研析」更指出,有四大產業亮起紅燈,分別爲2024年銷美106億元的工具機(佔全年產值10.6%)、模具28億元(4.9%)、塑膠製品472億元(11.8%),與電子材料729億元(9.3%)。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些產業在美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韓,而臺日韓之間5%的關稅差距,價格競爭力將被侵蝕。
「四大慘業」的紡織、石化、鋼鐵、機牀行業,哀鴻遍野。被賴政府放生,又無法自力救濟、洗產地。工具機、自行車等產業成爲這次關稅壓力下應聲而倒的第一排。繼「瑞升金屬工業」宣告結束營業後,自行車前叉大廠育華工業再拋出震撼彈,宣佈將營運至今年底,未來不再接新訂單,工具機大廠瀧澤科技也宣佈將從8月22日起,實施每週五固定休假制,初步規畫爲期3個月,未來會因訂單情況再做調整。
業界鹹認一旦經濟陷入惡性循環,原料漲、訂單減、失業潮跟着來,市場將面臨百業蕭條的低谷。此次關稅衝擊或波及4.2萬名勞工,影響涵蓋減班休息、減薪及失業等多種形態。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截至8月15日,全臺已有近4000人實施減班休息(無薪假),其中高達91%集中在製造業,半個月內淨增加近500人;受美國關稅衝擊的人數達2388人,較7月底增加653人。甚至有一家專營出口美國的汽機車車燈大廠,一口氣通報412人放無薪假,顯示衝擊全面擴散。
汽車行業7月營收也出現全面衰退,其中豪華車銷量跌幅達28.3%,消費端觀望情緒持續加劇。金融業雖未遭受直接衝擊,卻面臨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與匯率波動等多重壓力。
面對產業困境,引發市場流失與轉單效應,緊接着廣大勞工失業,成千上萬個家庭生活無以爲繼,年輕世代就業與民生消費恐將一蹶不振,我們的執政黨卻還在不務正業,忙着攪和823所謂的「精準罷免」,真是「不問蒼生」,令人不勝唏噓。(作者爲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