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別讓「反共、反中」意識戕害一代代的臺灣人(程志寰)

國民黨26日在凱道舉行 「反綠共、戰獨裁,凱道一起站出來!」活動,民衆熱情揮舞國旗與標語。(資料照/姚志平攝)

賴清德執政近一年,不斷展現出其濫權獨裁的惡形惡狀,最終逼出在野陣營於4月26日於凱道大集結,共同對賴政府喊出反獨裁的心聲。臺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等民間團體也在附近展開街講活動。筆者作爲臺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的連署參與者,也響應號召、到場聲援。現場也有很多路過圍觀的羣衆在現場氣氛的烘托下,紛紛上臺表達自己對民進黨、對賴政府的不滿。

在活動中,讓我印象和感觸最深的是一位外省二代阿姨。她上臺發言時,語帶哽咽、充滿委屈地表示:「雖然我們是外省羣體,但我真的很愛臺灣,也很反共。民進黨爲什麼一直污衊我們是中共同路人、叫我們滾回去?」作爲一名從小在眷村長大的外省第三代,聽到阿姨的話語,我感到很難過。難過的是,我們難道就不能正大光明的愛臺灣嗎?難道愛臺灣的前提是要先卑躬屈膝地向民進黨、向臺獨表忠,不斷強調我們很反共、很反中,才能擁有愛臺灣的資格嗎?如果不跟着民進黨搞反共、反中,就沒資格愛臺灣嗎?

在我看來,民進黨和臺獨是在害臺,不是愛臺,所以他們根本沒資格對外省族羣說三道四。當年臺灣的許多基礎建設和公路都是老榮民們一鏟一斧修鑿出來的,他們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貢獻,正是愛臺灣最真實的寫照,這與今天民進黨甘願「賣臺援美」的行徑相比,二者簡直是天壤之別。同樣地,陸配媽媽們愛自己的臺灣小孩,愛臺灣這塊土地,不希望他們深愛的孩子和寶島走向戰火,他們也遠比不斷謀獨挑釁的民進黨更有資格說自己愛臺灣。

38年前臺灣解嚴,象徵的是我們走向民主法治、更重視人權的社會。我們珍視這些價值的原因是,在戒嚴和白色恐怖時代,政府機器以意識形態鬥爭爲一切施政重心,侵害了人民大衆的基本權益。戒嚴體制所侵害的,除了較高層次的參政權、集會結社權之外,與大家更息息相關的就是家庭、親屬間的情感遭到了撕裂,這對許多外省羣體而言更是錐心之痛。在國民黨的戒嚴體制和堅決反共的意識形態大旗下,多少孤身一人在臺灣的老兵無法也不敢與親人聯繫,只能終日以淚洗面。也有許多老兵,如同我自己的外公一樣,被灌輸了強硬的反共意識,儘管後來兩岸開放來往了,也堅決不回大陸探親,爲了意識形態而決定與親人們徹底決裂。

如今,在民進黨邁向法西斯化的過程中,當年戒嚴體制下反共意識對我們人倫家庭的傷害,正像病毒一樣在繼續傳染,只不過這個病毒已經變異成「反中意識」了。所以我們看到,許多陸配的小孩表示,他們很愛臺灣,也很抗中保臺,爲什麼還會被臺灣人排斥呢?甚至有陸配之子不惜登上民進黨的造勢場合高喊要「大義滅親」,支持民進黨對陸配的嚴格審查、驅離政策。

對我們來說,再一次站出來高聲疾呼反獨裁、反戒嚴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爭取應有的政治權利,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希望獨裁戒嚴體制繼續殘害人民,使這些撕裂親情、違反人倫的悲劇再次發生。我們必須指出,愛臺灣就是希望臺灣社會走向共好,而不是放任反共、反中的意識形態繼續侵害我們的基本人權、割裂我們的家庭。上世紀80年代以後兩岸早已結束軍事對峙和意識形態的鬥爭,走向交流、發展、合作的新階段了。我們人民羣衆應該繼續站出來把歷史進一步往前推,讓兩岸達成和解與融合,拒絕讓無良政客再次藉着意識形態對抗之名義,把我們的社會倒退回專制、獨裁的險境中。如此一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的愛臺灣,不需要再以反共、反中的仇恨意識做前提了。(作者爲臺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研究員、勞動人權協會青年幹部)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