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升兒童就醫便捷性: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設夜門診和週末門診

爲進一步提高兒科服務便捷性和可及性,提升兒童季節性疾病高發期應對能力,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局近日印發《上海市推進“兒科服務年”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

《方案》要求,2025年11月底前,上海所有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三級中醫醫院及各級婦幼保健院均應提供兒科服務。支持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通過多點執業醫師申請增加兒科診療科目。尚未提供兒科服務的醫療機構可通過醫聯體牽頭醫院派員下沉、互聯網醫院、遠程診療等形式開展兒科醫療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單獨設置兒科。

公開資料顯示,2025年來,部分未開設兒科服務的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紛紛開設齣兒科服務,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於2025年5月28日在楓林路與醫學院路路口開設兒科中心,提供兒內科、兒外科等常見病和多發病診治;2025年5月7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虹口院區兒科門診煥新啓動,兒內科門診週一至週六全天開設,同時於每週五下午和週六上午開設兒童保健及體重管理門診,於每週四下午開設兒童心理行爲評估專病門診。

《方案》要求各級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做實預約診療制度,要提供診間預約、複診預約,鼓勵開展專家團隊預約模式,提升預約精準度及兒童就醫便捷性,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設夜門診和週末門診。對於0-3歲急危重症兒童患者,醫療機構要建立24小時救治綠色通道,支持開展先救治後繳費。

《方案》同時要求提升兒科醫療應急能力。在兒童季節性疾病高發期,醫療機構要建立就診等候時間監測預警機制,通過加強預檢分診、推廣診前檢查、落實急診分級分類救治等提升服務效率;要及時通過增開診室數量、延長服務時間、擴容補液區域等提升接診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兒科、發熱診室應開盡開,並完善兒童輸液、霧化、中醫外治等服務條件。

與此同時,《方案》明確優化兒科服務方式內涵。深化兒童友好醫院建設,加強醫療機構建築空間、視覺色彩、設施設備等方面的適兒化改造。鼓勵醫療機構針對兒童疾病特點,開設生長髮育、精神心理、體重管理等特色門診。提升兒童孤獨症干預服務能力,全市50%的婦幼保健機構提供兒童孤獨症康復服務。加強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專業培訓,提供就診引導、健康科普、康復陪伴等服務。

此外,《方案》要求加強兒科中醫藥服務能力,發揮中醫藥在兒科疾病防治中的特色優勢,優化兒科中藥劑型,推廣小兒推拿、中藥藥浴、穴位敷貼等中醫適宜技術。推動兒科領域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