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視聽”精品推介會,西嘻的滬劇新視角
(原標題:“上海視聽”精品推介會,西嘻的滬劇新視角)
6月26日上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主辦,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協辦的“上海視聽”精品推介會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局長鍾曉敏出席並致辭,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羅毅等領導出席,西嘻影業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曉培、執行副總裁傅文婕受邀出席。傅文婕於現場推介西嘻影業出品的三部劇集作品,分別是滬上生活系列大劇《樑陳美景》、《滬上煙火》,現實主義古裝大劇《似錦》。
傅文婕現場推介
《樑陳美景》與《滬上煙火》
《樑陳美景》與《滬上煙火》兩部滬劇,都將鏡頭對準了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弄堂裡、閣樓上,熱氣騰騰的老虎竈、三五鋪開的竹涼椅、挖了半個的冰西瓜,還有那密密麻麻從各家窗戶裡伸出的長竹竿,都將是我們會通過光影去還原和呈現的屬於那個時代的上海生活氣息。”
故事中的主角們在改革的浪潮中成長、奮鬥、作出人生和命運的選擇,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每一步又都幸福可貴;在上海這座開放包容、日新月異的城市裡,他們與時代共成長,與上海同進步,留下燦爛熱烈的青春印記,也擁有了光明璀璨的美好未來。
《樑陳美景》海報
《樑陳美景》採用了新鮮別緻的視角,被媽媽從新疆送回上海外婆家的小姑娘“樑酈”,帶着觀衆們回到那時的上海,穿過窄窄的弄堂、搭上長長的公交;數不盡的本地美食、道不盡的鄰里溫情,故事貫穿了樑酈與青梅竹馬一起,在弄堂裡奔跑過的春夏秋冬。
《樑陳美景》也是樑酈家人的故事,時代變革下勇於下海經商的舅舅、爭取到公派留學的小姨、和每一個普通又堅韌的大人們的鮮活人生。
西嘻創制《樑陳美景》的初心,正是“記錄平凡生活、見證美好時代”。
傅文婕現場推介
西嘻希望通過這樣一部充滿時代氣息和地域特色的作品,能喚起大家共同的記憶,讓我們一同“新視角走入上海、憶青春笑淚與共”。
如果說《樑陳美景》是帶領觀衆跟隨“新到者”小樑酈的視角一起領略上海,那麼《滬上煙火》則希望觀衆跟隨“歸來者”林玉寶和潘逸年的腳步,一同回顧並體驗改革開放浪潮下上海的城市變遷。
《滬上煙火》海報
林玉寶、潘逸年夫婦,他們憑藉智慧、勇氣以及不懈的努力,不僅展現了相濡以沫的愛情典範,更在快速發展的社會浪潮中成爲各自行業的先驅者。
華亭路的姐妹服裝店風生水起,普陀區的鴛鴦樓成功鼎立。這對滬上熟齡男女的動人愛情與奮鬥人生,讓他們的小家和上海這個“大家”一起欣欣向榮。
《滬上煙火》將充分展現滬上人家的生活百態與煙火氣息,同時凸顯那些在上海奮鬥的“小人物”們的“大作爲”、“大格局”和“大情懷”。故事還將着力展現上海的城市魅力、城市精神,是對每一位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奮鬥者的引領與薰陶。
潮流與時尚,是上海城市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滬上煙火》女主林玉寶的創業之路正是從“華亭路”時裝市場起步。那時,“華亭路”是時尚人士的打卡聖地。在劇中,故事場景會細數各種帶有時代印記的潮流服飾,深入詮釋上海作爲摩登之都、時尚之都的特色。
西嘻的滬上系列劇集,均從上海的弄堂出發,弄堂裡承載的是一幀幀“樑陳美景”、弄堂外盛開的是一朵朵“滬上煙火”。
推介會現場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不僅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底蘊,也是生活、奮鬥在這裡的人們的共同品質,人與城,一同歡笑、一同歷練、一同成長,這便是西嘻滬上系列要講述的故事。”傅文婕如是說。
滬上系列劇集的創作,將嚴格考究城市時代印記,從衣食住行的各個維度,編織一幅高質量的上海復古懷舊地圖;將文字與影像,落地復刻成上海人心目中專屬的時代記憶點,爲上海文化和旅遊業的創新與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美好生活,繁花《似錦》
由西嘻出品製作的現實主義古裝情感大劇《似錦》,目前正在緊密拍攝中。
《似錦》海報
《似錦》主要講述的是東平伯府的第四個女兒“姜似”的逆襲人生故事。女主角姜似,她在家宅之內,智鬥衆敵,追求一生安穩自在;在廟堂之上,她破解奇案謎團,懲惡揚善,只願這人世間繁花似錦。
從談婚論嫁的兒女情長,到愛恨生死的江湖風月。這是一個命運多舛的閨中少女逆襲故事,是一場以浪漫溫暖現實的肆意年華。
《似錦》的視覺呈現,將在美術設計、場景設計、造型設計等多個方面,實現戲劇美學到紀實美學的轉向。多元審美參照,參照中國古畫之清雅、參照中國園林之氣韻、參照中華古籍之精髓,從山行水系、亭臺樓閣、服裝款式、顏色材質等細節上對古代社會予以有效還原。在《似錦》的創制中,西嘻會在有限的影視劇篇幅中,融入創作團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式美學的無限尊重與熱愛。
推介會現場
在現場,傅文婕爲到場觀衆特別準備了一段來自片場的“場景新鮮小劇透”短片,與到場嘉賓分享了《似錦》置景之美。
近年來,以“滬產電視劇”爲代表的“上海視聽”精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取得良好成績。西嘻影業將通過創作更多現實主義電視劇作品,展現日新月異的上海城市風貌,爲中華文化“出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