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司法行政“法治先鋒”巡迴宣講團皖南紀行①|白茅嶺上的法度與溫度
3月的白茅嶺,油菜花的金黃與青山的黛色在春風裡暈染,新安江的水汽裹着茶香漫過白茅嶺的褶皺。這片曾見證過徽商駝鈴、新安畫派的山川,正凝視着新時代文明的嬗變。山嵐繚繞間,讓人忽然想起明代徽州知府何東序重修府衙時題寫的楹聯:“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唯重罰疑唯輕”。400年後,這片土地上的法治基因仍在抽枝散葉。上海市司法行政“法治先鋒”巡迴宣講團的腳步叩響這片土地,法治精神與皖南文脈的碰撞,恰似宣紙上的焦墨與淡彩,在時光的洇染中勾勒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圖譜,迴響着古徽州與新時代的對話。
文明褶皺裡的精神基因
徽派建築的飛檐翹角下,藏着皖南特有的精神密碼。曾擔任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的王莊霄,是一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幹部,她當年踏過的石板路,苔痕裡還浸潤着革命年代的赤誠;上世紀80年代,王安憶曾寫下《白茅嶺紀事》,她筆下的勞教農場,竹影婆娑間仍迴響着人性救贖的跫音。這裡的山水曾孕育過程大位《算法統宗》的精密,滋養過漸江“敢言天地是吾師”的孤傲,而今又在法治文明的燭照下生長出新的年輪。
周盟,上海南匯監獄的副監獄長,這位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政法系統“雙百政法英雄”,被譽爲“獄內神探”,向公安機關提供犯罪線索3200多條,破獲各類案件3000餘起。聽着他的事蹟,彷彿可以聽見他在監區走廊的腳步聲,與徽州古道上的馬鈴聲產生了奇妙的共振。這位“獄內神探”用科技手段破解犯罪心理密碼時,恍若當年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解構理學迷霧。當他在監控屏幕前凝視人性深淵,皖南工匠雕刻歙硯的專注目光穿越時空,投射在數字化監控畫面上。法治的精密與人文的溫潤,在千年文脈中找到了共生的支點。
虹口區社會幫教志願者協會理事長陳仕榮的幫教筆記裡,藏着新安醫學“懸壺濟世”的遺風。他像古代藥農跋涉深山般走訪幫教對象,用《洗冤集錄》般的嚴謹建立心理檔案。那些沾染着茶漬的談話記錄,何嘗不是當代的《杏林醫案》?當失足者在幫扶中重獲新生,徽商“賈而好儒”的精神傳統,在法治文明的土壤裡綻放出新的花朵。
法治文明的當代敘事
“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馬敏華,是在平安建設戰線上奮鬥30年的“老兵”。他創新完善人防、技防、心防“三防合一”工作理念,調解糾紛時的手勢,讓人想起新安畫派大師漸江勾勒山石的筆法。他在矛盾漩渦中尋找法理人情的平衡點,猶如在生宣上經營位置。“踐行復議爲民、傳遞法治溫暖”的吳麗梅,分明帶着程大位珠算口訣的節奏感,將冰冷的法律條文轉化爲溫暖的生命韻律。這些法治先鋒用行動證明:條文不是鐐銬,而是丈量文明的標尺。
孫靜靜,是周盟故事的宣講人。她的宣講,像極了歙縣漁梁壩的構造。世博女兵的英氣與監獄民警的堅韌,恰似壩體石塊間的榫卯,在時代激流中咬合成堅固的法治堤防。當她講述周盟故事時,聲音裡的震顫讓人想起休寧狀元博物館裡那些泛黃的殿試卷——都是用生命熱度焐熱冰冷規訓的文明火種。
“講他的故事,成爲像他一樣的人!”作爲一名宣講人的初衷,她做到了。“我在整理和講述的周監的故事時,我會重新思考監獄人民警察的使命和價值,會讓自己增強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其實換個名字就是你、我、他的故事,故事裡展現的都是日復一日的堅守和關鍵時刻的擔當,讓自己看到平凡崗位的不凡意義。”
精神圖譜的時空交響
以法治護航新徵程,以先鋒引領新時代。白茅嶺的星空下,法治精神與皖南文脈的對話從未停歇。王小鷹尋訪母親王莊霄的足跡,已化作監獄圖書室裡泛紅的借閱記錄;21年前的大搬遷煙塵,沉澱爲教育基地的陶藝窯火。這裡的每塊磚石都記得,法治文明從來不是冰冷的規訓,而是帶着體溫的精神傳承。
新安江畔的呈坎村,“過坎”文化暗合法治社會的糾錯機制。八卦村落的巷道設計,讓人想起刑事訴訟中的程序正義——每條路都通向光明,但必須經歷必要的轉折。在改造對象製作的紫砂胚上,我們讀到了比《芥子園畫譜》更動人的線條。那些曾經扭曲的人生軌跡,在法治之光的矯正下,重新描畫出徽州磚雕般的精美紋樣。當刑釋人員在茶山上採摘新芽,他們指尖的顫動與《茶經》裡的採茶歌謠達成了跨越千年的和鳴。
報告團的宣講聲迴盪在皖南羣山間,恰似當年朱熹在紫陽書院講學的餘韻。法治先鋒們用生命書寫的當代《洗心錄》,正在續寫徽州文脈的新章。那些在法治浸潤中重獲新生的人們,何嘗不是行走的《杏花春雨帖》,用跌宕人生臨摹着文明進階的軌跡?
春光流淌過的白茅嶺,山嵐漸起。法治先鋒們的故事像星子墜入新安江,激起層層文明的漣漪。在這片誕生過戴震樸學精神、孕育過胡適白話革命的土地上,紅燭精神正以法治的名義涅槃重生,“把大牆內的人改造好,讓大牆外的人生活好”,這句生源於上海監獄的基層民警最樸素的話語,已成爲監獄民警的人生信條和價值追求。
“訟不可長,宜早息;忿不可積,宜早懲”。這些鐫刻在祠堂照壁上的文字,與白茅嶺監獄的法治教育展廳形成奇妙的時空對話。在這裡,我們看見的不僅是法律的莊嚴,更是一個古老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最深邃的倒影——那裡有徽州馬頭牆守護的人間煙火,有歙硯雕刀刻寫的世道人心,更有法治長明處永遠跳動的精神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