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上海常務副市長吳偉解讀
7月4日下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在北京舉辦。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在會上介紹了上海在對接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方面的做法。
他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依託上海數字貿易蓬勃發展的優勢,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圍繞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推進數字技術應用、擴大數據開放共享這三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先行先試。
首先,上海市積極迴應企業便利數據跨境流動的訴求,在《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規定》框架下,研究放寬數據跨境流動的條件、收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和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備案範圍,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聚焦金融、貿易、航運三個領域,形成包括6個具體場景84個數據項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數據出境管理清單(負面清單)》及配套管理辦法,對三個領域內重要數據進一步細化,幫助企業準確識別重要數據,便於企業直接對應場景並適用,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數據跨境流動的合規成本。
其次,上海市注重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賦能,加快推進電子單據應用,實現數據要素的流通交易互聯互通。比如,上海市依託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加速拓展電子提單的應用,累計簽發量突破55萬份。再比如,上海數據交易所建成全國首條數據交易聯盟鏈,掛牌交易超過5000個數據產品。
再次,上海市不斷加大公共數據開發力度,推進數據開放共享。上海自貿試驗區從健康醫療、教育、交通等需求密集的重點領域入手,推進公共數據場景的授權落地,在明確公共數據流通、開發、使用等全流程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300餘個政府數據集。相關企業依託這些數據集開發了浦東養老資源“一點通”、浦東“生活通”、浦東“便民服務查”等便民應用,以數據開放賦能羣衆智能化、便利化生活,推進智慧城市網絡建設。
總的來說,通過規則對接,上海數字貿易發展的活力也進一步增強,2024年上海數字貿易進出口達到1095.3億美元,同比增長4.9%,規模佔全國的30.1%。後續,上海市將進一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創新數據轉型路徑,提升數字賦能效果,做好數字支撐服務,進一步促進數字貿易及數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