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車產業,再迎新突破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實現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作爲行業龍頭企業,上汽集團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

去年上汽集團實現整車銷售502萬輛,連續18年保持國內第一,其中海外出口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連續8年蟬聯行業第一。

今年,國家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那麼,作爲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行業要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

“模範生”上汽集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憑藉牢牢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上汽集團注重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從研發創新到生產製造再到倉儲物流,將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入到企業全生態成長週期。即將試運行的上海安亭整車自動化立體庫便是新質生產力的一大體現。

5月以來,上海氣溫全面上升,開啓申城今年首輪入夏衝刺。

位於嘉定區安亭鎮的整車自動化立體庫項目卻絲毫沒有懈怠,工作人員在崗在位爲即將試運行的立體庫做最後的調試工作。

你是否想過停放7000多輛汽車需要多大面積?或者一座立體車庫每小時可以進出多少輛汽車?

7月1日,隨着安亭整車自動化立體庫的試運行,這些答案即將被改寫。

作爲國內最大的智能化整車立體庫,安亭整車立體庫採用全自動控制系統,使倉庫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至少十二倍,是一個在技術和規模上都引領國內的先進實例。

該項目啓動於2017年,彼時爲了進一步順應上汽集團新四化要求,滿足上汽大衆安亭地區整車整體庫容需要,上汽決定通過建造自動化智能整車立體庫的方式,集約土地資源,減小佔地面積,增加倉儲週轉車位數量,整合上汽大衆、VDC及周邊衛星庫資源。項目預計投入6.93億元,建成後將有效緩解上汽集團安亭地區庫容缺口壓力。

接下這項艱鉅任務的是安吉倉儲(上海)有限公司,作爲上汽安吉物流旗下的國有全資子公司,安吉倉儲2017年6月成立後便全權負責項目推進以及土地擁有。

作爲全國第一座最大規模的智能化整車倉儲立體庫,安吉倉儲並無太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鑑,它們攻堅克難、敢於創新、勇於突破壁壘、不斷拿下“攔路虎”、啃下“硬骨頭”,實現了項目自動化程度、庫容、運作效率等全面提升。

與常見的雙層立體庫不同,安亭整車立體庫項目中的立體庫爲十二層全智能平面移動類機械式,高度達35米,其中1庫車位數2782輛,2庫4533輛,總容積達到7315輛。此外,還包括維修站、裝車棚、收車棚等共八個單體,項目建設用地面積達到15.48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爲11.57萬平方米。

體量大、智能化程度高,加之疫情影響都對立體庫項目的建設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2022年8月底開工後,爲了立體庫順利推進,項目團隊成員直接駐紮到現場辦公,他們與施工人員共同進餐,瞭解現場第一手信息及農民工的思想動態。日夜兼程趕工,犧牲了無數個休息日。

不僅如此,項目組還通過優化施工計劃和增強跨部門協同合作,克服疫情波動、極端天氣等不利影響,保障了工程進度。原定25個月的建設週期被成功壓縮到18個月,項目預計在2024年6月竣工,7月1日迎來試運行。

雖然進度加快,施工安全卻從未被忽視。爲了確保安全生產,項目組甚至編撰了合計600多頁的《施工安全管理手冊》《安全講堂》等資料,包括夜間調試以避免交叉施工的風險等,事無鉅細,嚴守安全操作規範。近2年來全程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工地還被評爲2023年嘉定區文明工地。

事實上,全國的立體庫項目並不少,但能做到高度自動化的目前僅有安亭整車立體庫。

爲契合國家提出的新質生產力,安吉倉儲依託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力爭打造集約化、自動化的整車物流標案倉庫,車輛採取平面移動方式,以自動化搬運機器人爲取車載體,實行全自動操作,配有出入口裝置、自動轉盤、提升機、橫移小車等,車輛一側進,另一側出,進出車效率達到400輛/小時,全年每天24小時運轉。

同時,搭配大衆OMS系統,立體庫在存車、檢查、取車時有一套智能化的高效運行邏輯。

記者在現場看到,駕駛員通過大衆OMS系統向立體庫申請入庫,系統根據車輛銷售情況通過算法安排停放位置,駕駛員通過手機APP獲取停放信息後將車開至指定升降機口,通過手機APP覈對信息是否匹配,通過後將車開至地感區域持續五秒,收到地感信號後,WES系統會給設備發送開門指令。停入立體庫後,系統將自動測量所停車輛的車架號、長寬高與車重,WES系統校驗後將調度升降機,橫移臺車搬運入庫以及過程節點會同步發送至大衆OMS系統。由於自動化立體庫內巷道兩端佈置四臺升降機,每層一套臺車、搬運器,較巷道堆垛方案,存取車效率提升了40餘倍。升降機、橫移臺車採用速度環和位置環雙閉環控制,讓設備運行更加平穩、安全、可靠。

項目負責人表示,從系統收到地感信息至入庫,單車平均用時在2分50秒左右,隨着後期系統不斷完善,效率仍將不斷提升。

出庫的流程與入庫基本相似,由大衆OMS向立體庫WES系統發送出庫指令後,系統調度設備執行搬運,車輛出庫後由駕駛員覈對信息並開往指定地點。“立體庫建成後便開始測試,至今尚未發生過任何安全問題,正確率保持在100%”。

雖然目前待存車輛到達樞紐後,仍需人工開至立體庫入庫口,但記者在現場瞭解到,“全自動化是項目下一步目標,預計未來一年左右將全面實現”。

除了建設過程中的施工安全,運行後的安全管控依然被安吉倉儲高度重視。

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新能源車主要停放於平面庫,立體庫用於存放燃油車與混動車型,車庫根據車型劃分管理,每100輛車將有一個安全隔離,通過煙控、溫控等監測手段預防安全事故發生。“隨着系統對電池檢測、監測、保護等功能持續完善,純電車型後期也將進入立體庫”。

當前,由於庫容不足,安吉物流租借了10多個周邊倉庫(衛星庫)用於車輛存儲,立體庫運行後,不僅將幫助上汽解決庫容問題,節省倉庫租賃費用和運輸維護成本,還可以築巢引鳳,盤活資源,將現有在租的倉庫轉租其他有需求車企。同時,依託於自動化,項目投入使用後,僅需40名員工即可實現全流程運轉,進一步提升人均能效。

6.93億元的投入,近600個日夜的奮戰與拼搏,上海安亭整車自動化立體庫項目不僅是一個全自動停車庫的革新項目,也是智能製造和綠色建築的典範。它不僅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爲類似基礎設施的未來設計和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經驗,還推動了相關技術的發展和行業標準的提升。

打通了整車自動化立體庫全流程後,安吉倉儲對此持高度開放的態度。安吉倉儲(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鬱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努力將系統推廣到全行業甚至全社會,在城市空間愈發緊張,土地資源稀缺的當下,希望全自動的整車立體庫能夠解決更多庫容問題、提高車輛存儲效率。他確信,未來立體庫的服務目標肯定不只有上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