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以“區塊鏈+免申即享”模式推進惠企服務,補貼自動入賬

8月28日下午,上海同路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曉明突然收到一條短信:“貴公司有一份靜安區‘免申即享’用鏈上鍊企業補貼資金已到賬。”與此同時,他的一網通辦APP也收到消息,根據附帶的政策文件給出的補貼計算方式“按用鏈成本30%支持”,到賬金額分毫不差。

這份讓多家企業感嘆“潤物細無聲”的“天降之財”,是上海靜安區近期推行的“免申即享”改革試點成果,首批覆蓋三家企業。當前,瞄準區塊鏈產業的“用鏈成本”痛點,靜安區率先面向全市試點“免申即享”模式。有關政策爲使用上海市重要基礎鏈的企業提供無感補貼——按實際用鏈成本的30%支持,最高100萬元。最關鍵的是,企業無需主動申請,政策資金就可自動落袋。

據澎湃新聞了解,用區塊鏈技術賦能企業“免申即享”落成,“支持企業用鏈上鍊”免申即享,是全市第一個通過市惠企平臺“政策拆解”功能自動賦碼生成的公共服務事項,靜安區也是全市第一個嘗試使用“區塊鏈+免申即享”模式推進惠企服務的行政區。

在過去,企業申請政策補貼面臨申報材料要改七八版、跨部門蓋章要跑三四趟、資金到賬要等兩三個月等各種阻礙。而“免申即享”的核心,是讓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系統像“AI智能體”一樣自動識別企業用鏈成本。

一方面,企業使用浦江數鏈的每一筆費用都會實時上鍊存證,這些數據上鍊即固化,既不會丟失也無法篡改;另一方面,免申即享管理服務平臺會自動抓取鏈上數據,通過智能算法模型分析企業用鏈成本、節點使用頻率等關鍵指標,精準匹配《若干措施》的支持條件。全程無需企業提交任何材料,從匹配到到賬最快僅需3個工作日。

靜安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讓政策兌現既高效又安全。過去通過人工審覈,企業得證明自己符合條件,政府得花精力驗證真實性,現在鏈上數據就是鐵證。“企業省心了,政府減耗了,真正實現雙向減負。”

未來,“試點”將走向“常態”,“免申即享”會進一步擴圍放量。靜安區表示,將繼續發揮數字領域新技術優勢,在“免申即享”改革事項上創新突破,拓展服務覆蓋面,從區塊鏈產業延伸至人才、科創等多領域,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主動找上門的便利,將營商環境的軟實力轉化爲發展的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