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發布多項AI科研成果,政校企深化協同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上海交通大學攜手徐彙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 “AI 未來發展論壇:超級智能,無界共創”主題論壇,聚焦“未來”這一關鍵詞,探討人工智能驅動的科技發展路徑。
論壇上,上海交大發布了多項AI重大科研成果,包括科學基座大模型Innovator與科研智能體 SciMaster、端側原生大模型、DeepRare:推理型罕見病智能體診斷系統、MemOS大模型記憶操作系統,以及Data-centric AI 基礎設施。
這些成果集中展示了政校企合作在AI底層技術突破方面的進展,以及AI在終端、醫療等領域大規模應用、賦能行業的巨大潛力,爲相關產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方案。
去年,徐彙區政府與上海交大簽署了《人工智能領域全面合作的戰略協議》。2024年4月, 上海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並落戶徐匯,成爲徐彙區打造“環交大人工智能科創街區”的核心載體。學院依託徐彙區產業聚集和區位優勢,定位爲“特區學院”,致力於與企業深度合作解決AI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六個月後,由上海交大與徐彙區政府聯合建立的上海交大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也在徐匯啓動,與人工智能學院實行“一體化運作”,希望進一步打通區域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策源以及產業集聚的通路,實現產研轉化的自循環。這也成爲高校與地方政府聯動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又一創新舉措。
界面新聞從上海交大獲悉,本次發佈的成果中,科學基座大模型Innovator與科研智能體 SciMaster由交大人工智能學院、上海算法創新研究院與徐匯企業上海深勢科技三方共同合作打造。其具備全球領先的科學多模態理解能力和科學推理能力,可貫穿科學研究的讀算做全鏈路,爲醫藥、能源、材料等領域在微尺度研究領域提供支持。
據介紹,該大模型已在多個頂級榜單中取得頭部排名,兼具深度(支持多個乾溼閉環場景落地)、廣度(核心功能廣大科研人員普遍可用),目前已通過開源開放平臺服務超過百萬用戶,未來將來將進一步輻射科研驅動的產業發展,賦能千行百業。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上還發布了由人工智能學院發起、交大海內外傑出校友助力的AI未來基金。據介紹,該基金分爲科研種子計劃和科創種子計劃,其中科研種子計劃主要面向學院青年科學家,連續提供收入補貼、支持科研團隊組建,形成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科研創新支持;科創種子計劃則面向全校創業師生,通過天使投資方式夯實創新創業與成果轉化基礎。該基金希望通過“科研+科創”雙輪驅動,全方位託舉青年科學家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