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試點推廣“免陪照護”病區:收費怎麼收,誰來提供服務?

上海市衛健委近日發文提出:今年5月底前,上海市級、區級三級醫療機構(設有重症監護室)全部開展“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其他類型公立醫療機構可自願參加。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的社會現狀,免陪照護服務可減少家屬陪護壓力,但市民對如何收費等細則問題較爲關心。

記者從上海市衛健委獲悉,“免陪照護服務”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以及支付範圍、標準由市醫保局制定發佈,目前已在發文程序之中。後續將實行價格醫保制定,患者家屬自負,醫院方面負責具體管理。

分層收費是大勢所趨

所謂“免陪照護服務”,可簡單地理解爲是一種由經過規範化培訓的護理員爲住院患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生活照護等服務的病房模式,旨在實現無家屬陪護或家屬只陪不護。

此前,國家醫保局吸收地方探索經驗,在立項指南中單獨設立“免陪照護服務”價格項目,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去年底前各省對接落實立項指南後,試點地區“免陪照護服務”收費有據可依。

分層收費,成爲一些外地醫療機構“免陪照護服務”的可借鑑經驗。福建省試點醫院收費標準分爲三個檔次:100元/天、160元/天和230元/天。患者病情越輕、自理能力越強,所需的護理等級越低,費用也就越低;反之病情越重、自理能力越差,所需的護理等級越高,費用也就越高。以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醫院爲例,按照一級護理170元/天、二級護理120元/天的標準收取,患者住院7天花費至少需要800多元。

在上海,相關探索也已起步。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爲例,胸外科無陪護病房爲例,護工費用目前有一對多、一對一兩種分級,“一對多”即一名護工照護約5名患者,價格約150元/24小時;“一對一”的模式價格約260元/小時。護理費用由家屬與護工直接結算。此外,由護士提供的醫療護理費用稱爲“護理費”,根據病情等級分爲特級、一級、二級與三級,這部分費用全部納入醫保。

多家醫院正在籌備試點

記者從上海瑞金、中山、華山、仁濟、華東等多家醫療機構瞭解到,目前院方均在籌備建設免陪照護服務,加大培訓之時,等待醫保部門制定並公開價格,而相關探索並非一蹴而就。早在2010年,原國家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中,就提出“不依賴家屬或家屬聘護工照顧患者”。

瑞金醫院副院長蔡偉表示,本市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後,醫院正在草擬相關方案細節,目前尚未啓動試點,“主要基於幾點考慮:如果家屬確實經濟條件有限,不願承擔護工費的多餘支出,是否需要提供選擇空間;目前的護工羣體需要加強專業技能的進一步培訓,才能承擔起完全照護的責任;此外,在價格制定上也需要進一步討論。”

他表示,在重症監護病房等特殊的病房中,長期以來都是實行無陪護的,但與目前衛健委要求推行的“無陪護病房”並非同個概念,護理需求上也有差異。例如,在瑞金心內科CCU病房,每天下午4時允許家屬探望,同時與醫護人員交流病情、治療原則、預後康復等。絕大多數情況下,家屬表示理解支持,但在他看來,如果是非重症類的住院患者,能否在短期內快速接受這一新模式,或許還需要達成社會共識。

醫院將參與更多護工管理

事實上,“免陪照護服務”在國外十分普遍,患者家屬只陪不護,包括生活料理等在內的一切護理工作,則由護士或護理員“全包”。上海即將試點的免陪照護服務由誰來提供?

上海護理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學會已制定服務標準,用於指導醫療護理員進一步明晰服務內容和方法,下階段標準在應用過程中還將不斷調整完善。一家三級醫院護理部負責人介紹:試點“免陪照護服務”,未來醫院將更多地參與到護工管理中,建立更加合理科學的管理機制,開展培訓以提高護工能力,同時進行定期質控檢查,確保患者安全。此外,今後護士在承擔原有護理職能之時,還要對護工的工作進行日常指導和監管,特別是在夜班、節假日等情況下,一線護士對護工的及時有效管理也至關重要。

記者同時瞭解到,目前上海護士隊伍得到長足發展,註冊護士11.63萬人,較2019年增長20%,千人口護士4.70人,醫護比1:1.26。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擁有“靈活就業”護工護理員約7萬餘人,相關缺口還很大。護工護理員行業在歷經20餘年“野蠻生長期”後,未來也將期待進一步規範管理,最終在“免陪照護服務”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來源 | 解放日報

作者 | 顧泳 黃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