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適時開展外企研發遊戲產品視同國產試點

中經記者 許心怡 吳可仲 上海報道

7月7日,上海市政府發佈《上海市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其中提出“適時開展外資遊戲企業在滬研發的遊戲產品視同國產遊戲的政策試點”。

從事多年遊戲相關行業法律工作的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司斌斌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如果將這部分產品視作國產遊戲,審批流程可能變短。他認爲更重要的是,這項措施折射出在滬外資遊戲企業身份迎來轉變的可能性。

推動在滬集聚發展

《措施》共提出17項措施,內容包括支持人工智能賦能軟信業提質升級、推動軟信業企業降本減負等。

其中,推動數字內容產業在滬集聚發展一項中,《措施》提出:“適時開展外資遊戲企業在滬研發的遊戲產品視同國產遊戲的政策試點。”

該項內容還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區建設數字內容產業集聚區,推動數字遊戲、數字影視、數字音樂、網絡直播、短劇、短視頻等領域內容生產、產品服務與運營發行,創新孵化、登記、交易、融資階梯式服務模式……支持數字內容項目開展版權質押融資試點。”

不少外資遊戲公司將上海作爲中國研發分支的所在地,或打開中國市場的窗口。

根據公開信息,動視暴雪在上海設有動視上海、暴雪上海、Demonware上海等公司。另外,育碧、藝電、世嘉、拳頭遊戲、Supercell等海外遊戲公司,遊戲引擎開發商Epic和Unity,遊戲主機平臺索尼等都在上海設有分公司、工作室或辦事處。

根據“2024上海遊戲精英峰會暨遊戲出版產業報告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2023年上海網絡遊戲總銷售收入1445.28億元,其中國內市場銷售額爲1190.1億元,海外銷售額約爲255.2億元。

遊戲外企角色轉變?

目前,網絡遊戲在中國市場上線運營前要取得“版號”。“版號”制度是指國產網絡遊戲審批和進口網絡遊戲審批制度。

司斌斌表示,國產網絡遊戲和進口網絡遊戲的審批流程有所不同——進口遊戲版號需要先進行境外IP合同備案。因此,在滬研發的遊戲產品被視爲國產遊戲進行審覈後,無須進行IP合同備案流程。

“在時間上,被視爲國產遊戲並不一定有優勢。”司斌斌表示,儘管國產遊戲的審覈流程更快,但由於國產遊戲累計排隊的數量龐大,審批速度不一定比進口遊戲快。

司斌斌認爲,比起取得版號的速度,上述《措施》所提出相關內容的更大意義,在於海外遊戲發行商身份和角色迎來轉變的可能性。

“根據目前國家行政監管政策,進口遊戲的開發商不能直接作國內遊戲的發行商,只能授權國內企業作爲遊戲運營商。”司斌斌表示,“如果外資遊戲企業在滬研發的遊戲產品被視同國產遊戲,可能意味着外資遊戲企業可以在國內直接做遊戲發行商。”他舉例道,如果暴雪娛樂的研發團隊是在上海完成了《魔獸世界》遊戲的全部研發工作,就無須授權本站公司作爲發行商,暴雪娛樂公司自己就可以直接作爲發行商向國內廣大玩家提供在線遊戲服務。

“如果進口遊戲的開發商可以作爲國內發行商,那麼這將會是一個重大改變,會對遊戲行業帶來很大影響。但目前《措施》尚未對此問題作出細化規定,尚不能確定。”司斌斌說道。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