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投出手,投了三家AI芯片產業鏈企業

《科創板日報》5月16日(記者 陳美) 上海國投出手。

近日,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國投)一口氣與三家半導體公司簽署投資協議,分別是芯耀輝、燧原科技、壁仞科技。

此前,關於上海國投先導AI母基金領投壁仞科技IPO前新融資的消息,早已傳出。對於這三筆投資,上海國投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作爲上海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國有投資平臺,瞄準的是產業鏈最上游、價值鏈最頂端、技術體系最底層的資產。

“在這一過程,將積極佈局基礎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等賽道,重點關注語料數據、端側AI、AI4S、垂類模型與應用等領域。”

除了這三家公司,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華虹半導體、邦芯半導體、積塔半導體、奕斯偉硅片身後,都有上海國投系基金的身影。

作爲AI 產業發展的最上游環節之一,算力芯片佔據着重要地位,而半導體技術IP又是這一環節中的“關鍵角色”。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三家公司中,燧原科技、壁仞科技都是GPU芯片設計公司,而芯耀輝是一家半導體技術IP公司。今年4月,證監會披露了關於芯耀輝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報告。

對此,《科創板日報》記者嘗試聯繫芯耀輝,但截至發稿時未獲消息回覆。

業務方面,IP授權和IP綜合服務是芯耀輝的核心。有投資人透露稱,芯耀輝的技術路線爲Chiplet。

這位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以前市場的主流做法是做SoC,即把所有的模塊都裝在一個芯片上來提高速度,降低功耗。但是先進製程上這種做法,有三個致命的缺點:

一是IP成本高。最先進的製程低電壓對很多IP性能不利,同時也導致IP的開發費用劇增。

二是SoC設計週期過長。很多本來只需要6個月的設計,大部分由於PI(半導體材料層)的原因可能要1年半到2年。

三是芯片良率過低。由於SoC面積過大導致芯片良率可能低於50%。因此市場希望用芯片互聯的方式解決這些缺點,同時又希望具有SoC的性能和功耗,Chiplet技術應運而生。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公司創始人曾克強便是推動了芯耀輝IP2.0戰略轉的型,佈局Chiplet技術,實現國產高速接口IP突破,並覆蓋接口IP、控制器IP及基礎IP。

履歷顯示,曾克強在半導體領域有20多年經驗,曾任職新思科技中國區副總經理,而ARM、新思科技 (Synopsys)、楷登電子(Cadence)、Alphawave在2024 年佔據了IP市場份額75%的份額。

芯耀輝CEO和CTO方面,唐曉柯曾任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具有豐富的研發運營管理經驗;李孟璋則歷任美國德州儀器射頻/模擬芯片設計項目負責人,晨星半導體射頻芯片研發副處長,紫光展銳ASIC高級副總裁。

上述投資人認爲,儘管目前國內IP技術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比還較少,但國產替代需求強烈。“受AI與汽車電子需求驅動,短期來看高速接口IP市場年複合增長率超20%;長期影響則來自於Chiplet技術普及將推動IP複用率提升,以及國產化率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