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同資本董事長邵俊:SaaS迎新機 企業“走出去”正當時
《科創板日報》4月17日訊(記者 陳美)4月12日,陸家嘴金融沙龍第六期聚焦“跨界融合,領航未來:資本賦能多領域創新生態”順利舉辦,德同(上海)私募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俊就AI企業應用投資、SaaS行業發展及關稅影響等議題分享了見解。
中國SaaS行業的困境與新特點
自2018年移動互聯網To C領域增速放緩,企業服務領域備受關注,卻發展不佳。邵俊指出,中國SaaS行業銷售費用高、獲客成本高、復購率低,根源在於複雜工業過程服務能力與第一代企業家經驗主義的衝突。過去,產業細分發達,但企業多由第一代企業家掌控,他們重經驗、輕管理,將SaaS作爲點綴,阻礙了行業發展。
如今,邵俊認爲AI企業應用與過去SaaS時代有本質區別,在產品屬性、交付導向和商業模式上呈現新特點。產品屬性上,SaaS爲管理工具,AI能提供數字員工,可承擔複雜任務、降低成本。交付導向上,從側重過程管理變爲直接交付結果,契合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商業模式方面,摒棄照搬美國的訂閱式,採用依結果收費、按價值或成本節省分成的模式,深受中國企業家青睞。
SaaS企業應構建護城河
面對SaaS行業新機遇,邵俊指出企業構建護城河的策略:首先,模型效果是關鍵,通過底座大模型與行業、企業高質量數據集結合,訓練出適配特定領域的“垂類專業模型”。企業要有吃苦精神,要從基礎做起。
其次在商業模式上,提供數字員工比傳統SaaS僅提供工具更具價值。德同資本看好AI在人力資源、醫療、具身智能及AI+傳統產業的應用,如Mercor和國內藍領招聘中的AI應用,聯影智能在醫療影像的成果,以及TOMRA和江西企業藉助AI提升農業效率等。
未來,邵俊表示,公司投資方向爲“ALL IN AI”,關注AI全鏈條;“AI FOR ALL”,通過AI提升各行業效率。
關稅影響與企業發展方向
針對關稅擾動市場,在名爲《資本聚變場:解碼創新生態的跨界共振》的行業對話中,邵俊認爲中美對抗呈長期態勢。中國提出“雙循環”,強調以國內市場爲主,創業企業和投資機構應重視本土市場。內需消費關乎國計民生,但以往重視不足,巨大的內需市場是抵禦外部衝擊的有力支撐,拉動內需可支持硬科技發展。
同時,企業仍需“走出去”。“雙循環”以國內爲主,但又不能完全僅依賴國內。如今“走出去”方式更復雜,企業需實現海外本土化。投資機構應適應變化,人民幣基金不能只投資國內企業,要培養陪伴能力甚至引領企業出海。可借鑑日本經驗,利用高匯率在海外建立產業能力。未來,我們在重視GDP的同時,也應關注GMP(中國企業在海外創造的產值產能)。
邵俊呼籲地方政府支持企業出海,雖然短期內企業出海可能導致稅基和產能轉移,但如果讓企業困於國內將使未來的挑戰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