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臺17項舉措服務軟信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上海7月7日電 (記者唐小麗)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今日召開的通氣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上海軟信業總體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對全市經濟增長形成了有力支撐。根據市統計局覈算,今年1—5月,本市軟信業營收總規模超6900億元,同比增長20.4%,高於全國14.3%的平均增速。
分行業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成爲拉動軟信業增長主要動力,今年1—5月營收規模約3600億元,同比增長27.1%,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營收總規模約3300億元,同比增長13.7%;從各區看,全市15個區軟信業營收同比實現正增長;從企業看,重點企業持續發揮“壓艙石”的作用,本市13家重點平臺企業營收超2900億元,佔比全市總營收四成以上。
爲持續保持本市軟信業向好向快發展態勢,近日市政府印發《上海市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一攬子政策,主要有四大類17項具體舉措:
第一類是直接給予企業免審即享的獎勵性政策。一是對優質企業,鼓勵各區對區域內全年營收超20億元、且增速超全市平均增速1.2倍的軟信業企業給予獎勵;二是對中小企業,按營收規模分檔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獎勵標準從500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三是對小微企業,按增長速度分檔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標準從30萬元到50萬元不等。
第二類是加強人工智能應用的激勵性政策。通過“算力券”更大範圍支持創新主體廣泛應用模型即服務能力;支持軟信業企業協同行業用戶加快大模型在工業、金融等行業的深度應用,對應用效果顯著的優質項目給予不超過30%的資金補助;支持軟信業企業發展通用智能體,堅持應用實效爲導向,對達到一定用戶規模的智能體給予資金補助;瞄準軟件AI化趨勢,一方面支持軟件企業通過代碼生成等方式變革軟件開發方式,另一方面支持軟件產品嵌入AI功能,進一步提升軟件智能化水平。
第三類是加快培育新動能的結構性政策。高端軟件領域,對使用處於早期應用的國產軟件產品給予最高80%的應用補償;數字內容領域,創新孵化、登記、交易、融資“階梯式”服務模式,適時開展數字內容項目開展版權質押融資等試點;數字技術領域,通過“首應用”“首方案”支持培育一批原創性數字產品與解決方案;是數據要素領域,加快培育公共數據在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用數”場景,探索試點語料作價入股等新型投資模式等。
第四類是爲企減負的制度性政策。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支持作爲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緩解企業創新研發的資金壓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無縫續貸”“無還本續貸”覆蓋面,通過投補聯動等方式支持鏈主企業開展併購重組等;降低用網成本,推動本市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在原有基礎上再降低5%以上;降低用人成本,對高層次人才需求迫切的軟信業企業在引才、育才、用纔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優化人才供給,組織企業與高校對口專業畢業生供需對接,支持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共建實習基地;優化監管服務,逐步建立重點企業“一企一警”聯絡機制,持續優化並提升重點企業輿情受理與處置上報響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