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I收費停車...父母下車12秒收4元 居民怨掐秒算錢不人性化
爲了逃避收費,一些市民將車停在停車位以外。(取材自上海法治報)
上海官方爲推動交通數字化轉型推行「智慧停車」,不過因爲AI(人工智能)判斷停車費太過「精準」,連1秒都不放過,以致引來許多市民不滿「多收費」、「太不人性化」又投訴無門;有市民抱怨只停了12秒讓後排父母下車就被收了4元(人民幣,下同)停車費,諷刺計費起點過低的「智慧」無異「掐秒算錢」,反而更不便,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也認爲,「智慧停車」需要進一步優化。
上海法治報報導,「智慧停車」是上海交通部門推動交通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通過「無人值守、電子監管、自動計費、便捷支付」的智能化管理,旨在實現停車資源共享,改善某些小區門口原先長期被「殭屍車佔據的問題,爲車主提供更輕鬆、便捷的停車體驗。
然而,「智慧停車」收費規則的合理性近來受到質疑,目前城市智慧停車收費普遍採用0-15分鐘、15-30分鐘、30-60分鐘、1小時後每半小時爲計費單元的模式,其中,0-15分鐘時段的費用在2元至10元之間,不同區域路段有所不同,這一時段的收費也最受爭議。
「我把車停在路邊,讓後排父母下車,只停了12秒,結果收了4元停車費,真是胸悶!」由於「智慧停車」幾乎沒有起步免停時段,讓不少車主吐槽, 「這個路段從3分鐘開始計費,精準得很」,「3分鐘算客氣的,我們學校門口2分鐘,有時接個娃都來不及」。不少市民戲稱「掐秒算錢=智慧」「臨時停車,後座下車,都要收你3元錢」。
還有一位浦東居民表示,上海圖書館東館外圍停車位,過去收費員下午5點下班後免費,實施智慧停車後,24小時收費;市民張先生抱怨,水城南路改爲智慧停車後,「我只停了一分鐘查看導航,也被收費」。爲了躲避停車收費,有的市民甚至將車停在停車位以外,規規矩矩停車反而收費」。
據報導,上海市民龍女士表示,她家附近的幾條馬路邊智慧停車都有二維碼標示,「但下雨天簡直慘不忍睹,全是樹葉污泥蓋着」。
許多網友看了後紛紛評論,「AI割韭菜?」「在收費方面遙遙領先」,不過也有人說,「你可以不開車,又不是沒有公共交通 佔用額外資源就得額外付費 有什麼毛病嗎」「不消費沒毛病啊,佔便宜沒夠吃虧難受」。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上海停車App現已開通道路停車欠費異議申訴渠道,市民可通過該App查詢並補繳欠費,如有異議可一鍵申訴。
圖爲停車位上的二維碼標示。(取材自上海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