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人工智能正改變銀行傳統服務模式,對中小銀行衝擊最大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四紅)4月10日,以"人工智能與金融未來"爲主題的國民財富發展研究合作平臺2025春季峰會正式召開。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原銀監會主席、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

尚福林指出,各方對於人工智能在金融業推進充滿了期待。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爲例,它的對話、創作、推理三大核心能力,非常契合金融行業需求。可以預見,人工智能將對金融業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增強交互體驗。大語言模型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時回答客戶問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建議,極大地提高了客戶服務效率,減少了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和成本。

二是全面分析"畫像"。在信貸業務中,人工智能通過挖掘分析消費習慣、交易行爲等非結構化數據,分析借款人的各種特徵、評估還款意願,通過動態風險評估替代靜態抵押,實現風險評估從"靜態指標"向"動態畫像"的轉變;推動風險定價從"經驗主導"向"數據+算法"驅動轉變。此外,邏輯推理模型通過交易行爲數據中的異常邏輯鏈檢測等策略,加上生物信息識別技術,在反洗錢、反金融欺詐等方面發揮了較好效果。在金融市場上,通過機器學習算法,更高效地進行市場分析和投資決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一期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提高投資和資產配置的效率、幫助完善組合投資框架、改進回報預測方面的作用。根據市場研究機構估算,2024年全球智能投顧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突破2萬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超過30%。

尚福林補充到,同時也要看到,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傳統物理服務模式,對依託密集的物理網點和客戶經理的中小銀行衝擊最大。對這方面的影響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