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半年瘦18公斤!國健署砸6億防治三高 9/1醫院也加入
國民健康署推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滿3週年,全臺逾3000家診所收案42萬人,專業指導病人改善健康。(王家瑜攝)
國民健康署推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滿3週年,全臺逾3000家診所收案42萬人,專業指導病人改善健康。今年計劃更上一層樓,不僅擴大經費、增加診所收案上限,9月1日起將開放醫院參與,第一階段目標是全臺270家「健康醫院」加入,打造更完整的預防保健網絡。
國健署今天公開表揚156家績優診所。臺南市成美診所院長陳炳誠分享,針對需要減重的個案,會建議他飯前運動、喝500cc的水,用餐時先吃蛋白質、再吃纖維,最後吃澱粉;如以血糖控制爲目的,則建議飯後運動,用餐時先吃纖維、再吃蛋白質。
上班族趙先生現身說法,自己到診所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纖維化,很多檢驗指數異常,因此在醫師指導下認真減重,飯前深蹲30下,喝水補充水分又有飽足感。他說自己過去都是跑步當運動,但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和醫師討論後改成騎腳踏車通勤,後來進入體重停滯期,再搭配重訓,半年成功瘦下18公斤。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2022年7月1日啓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由基層診所收案,2023年和2024年各覈定6.16億預算,今年則改由公務預算支應,覈定經費也增加至6.18億元,並提高收案上限至600人。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過去臨牀都是用疾病做診療,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是觀念上的突破,讓醫師陪伴病人走過這段路,接下來會將醫院層級納入計劃,打造完整的醫療網,爲國人健康進一步把關。
吳建遠補充說明,全臺470家醫院當中,約有270家是國健署認證的「健康醫院」,平常致力於推動健康促進,希望他們都能加入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現階段目標是每家醫院收案1000人,而每家診所可收案600人,未來希望以醫師爲單位收案,將持續討論。
臺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表示,醫院裡面處理的往往都是代謝症候羣最嚴重的一羣,例如中風、洗腎、視網膜剝離等,很多結果不是太好。所謂「上醫醫未病、中醫醫預病」,醫院非常佩服基層診所做了非常重大的轉變,未來也會和基層一起,爲國民健康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