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逆勢增長

中經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今年上半年,面對外部環境挑戰,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GDP同比增長5.3%。全球範圍,受部分主要經濟體財政擴張因素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近日也調整了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

根據IMF 7月的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爲3.0%,較4月預測值上調0.2個百分點;7月預測中,主要經濟體2025年增速多數有所上調,其中,對中國的預測數值上調幅度達0.8個百分點。

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分析,爲應對全球經貿秩序的波動,中國以“強化內需”與“高水平開放”兩大支柱對衝外部風險,爲全球市場提供了穩定的政策預期。“從具體政策看,穩定的宏觀政策爲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2025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呈現“回穩、質升”態勢。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89億美元,同比增長20.7%;佔同期總額的26%,佔比較上年同期增長5個百分點;熱門投資目的地包括東南亞、中東、中亞和拉美國家。

同時,“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交易金額同比翻倍,中企宣佈的交易金額達到101億美元,同比上升97%,佔海外併購總額約52%,儘管併購數量同比下降20%至79宗,但金額的大幅增長,表明中國企業在此區域的併購活動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市場人士分析,這一趨勢變化反映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戰略佈局逐漸升級,充分彰顯“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海外併購中的關鍵引領作用,爲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此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一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推動經貿領域的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互利共贏,爲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貿易看,我國與共建國家的貨物貿易從2021年的2.7萬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3.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7%,佔整體貿易的比重由45.3%提高到50.7%,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提高到51.8%。

李成鋼在發佈會上介紹,目前,共建國家的榴蓮、火龍果、咖啡等優質產品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我國機械設備、電子元器件等相關產品也助力了共建國家產業發展。從投資看,2021—2025年上半年,我國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規模超過2400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共建國家投資超過1600億美元,共建國家對華投資超過800億美元。中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兩國雙園”項目,成爲共建國家產業合作的“名片”。

(編輯:吳婧 審覈:張榮旺 校對:燕鬱霞)